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施一公获颁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来源:清华大学   发布者:尹海华   日期:2017-11-07  

10月29日晚,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因“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的重大贡献”,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获颁“生命科学奖”。

闪光灯中,身穿礼服的施一公登上舞台,发表获奖感言。2017年对于施一公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他正好50岁,人过半百知天命;亲爱的父亲去世30周年;结婚25周年;回到清华工作10周年。似乎,有一根线,把他人生中的大事都串了起来。

他感谢了家人。没有妻子孩子的爱和支持,不可能有今天。两个孩子平时很少有机会和爸爸在一起,因为他要么穿梭在不同的城市,要么就在实验室。施一公的母亲在郑州,已经不习惯坐飞机和火车,但她一直牵挂着自己的孩子。施一公的爷爷还有两天就106周岁了,当年施一公选择从美国回来,最支持他的人就是爷爷,“你在美国那么久,早该回来了。”

他感谢了清华大学,“这些成绩都是在清华大学做出来的。”他清晰而又准确地说出了课题组里每一个人的名字,感谢他们的付出。刚回国时,他还有点担心是否能建起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后来发现是他多虑了。即使在条件最艰苦的时候,这个团队总是斗志昂扬。

他不仅感谢了普林斯顿大学的老师和同事,还感谢了小学中学的老师。“像我这样一个从小在河南驻马店长大的孩子,9岁时的愿望是每天可以吃一个苹果,能够有一天成为一名科学家,因为一路走来都有人在为我鼓劲。” 

最后,他特别感谢了这个大时代,让这代人有追求梦想的机遇。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有500多万人出国留学,已经回来的达300多万人。“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也很想在这个大时代中再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所以我会对自己说,我会尽全力在清华大学培养人才,帮助清华大学在生命学科往前再跨一大步。”

科学委员会评价道,“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施一公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体这一关键复合物的结构,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层面机理作出重大贡献。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是:遗传信息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从酵母到人等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前者是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后者不含蛋白质编码信息。DNA指导下转录出前体信息RNA后,剪接体将内含子切除,这样得到成熟的信使RNA,后者通过翻译将遗传信息传到其编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中。RNA剪接的异常可以导致多种人类疾病。但是,在施一公的研究之前,剪接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没有得到阐明。

应用近年取得技术突破的冷冻电镜、结合前人对剪接体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施一公首先解析了真核剪接体近原子分辨率的结果,第一个揭示了活性部位,很大地推进了我们对剪接体复合物的理解。继此,施一公解析了剪接过程剪接体三个重要中间过渡复合物的结构,显示剪接体功能重要的重构和结构基础。施一公实验室还报道了人类剪接体的原子分辨率结构。结合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Reinhard Lührmann博士和英国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Kiyoshi Nagai(長井潔)博士等科学家的贡献,施一公实验室的结构推动我们对剪接过程的机理理解,为治疗剪接体相关的人类疾病提供了结构框架。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是由企业家和科学家联合发起创办的民间科学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旨在奖励在大中华地区做出的原创性科学成果,从而激发社会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家的尊重,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院士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的“物质科学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