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同样是流感 为何广东报告死亡病例远低于香港
来源:财新网   发布者:尹海华   日期:2017-08-10  

香港与内地采用的流感死亡病例统计口径不同,而流感病毒本身种类繁多,容易变异,可能会对流感疫苗的保护效力产生影响

香港流感近日受到广泛关注。从5月5日至8月6日,仅仅三个月时间,香港与流感相关的严重个案总数达475宗,共造成327人死亡,甚至超过SARS的死亡病例数,而与香港同属流感高发季的广东省,截至今年8月6日,却只报告了3例死亡病例。两地疫情均与甲型H3N2流感病毒有关,可为何广东报告死亡病例数远低于香港?

根据香港卫生署的公开资料,香港于今年5月进入夏季流感期,截至8月2日,入住公立医院、经化验确诊为流感的患者已达到14713人。目前香港流感仍处于活跃水平,参照过往经验,即流感活跃程度需约10至13星期从高峰回落至基线水平,香港卫生署预计夏季流感季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与香港紧邻的广东省,也处于夏季流感高发期。从今年1月至5月,在广东丙类传染病报告数中,流感发病数一直位居第三位,后于6月上升至第二位。截至3月31日,广东省2017年报告流感病例仅8335例,到8月6日已累计至74872例,即四个月增加了近6.6万例。

两相对比之下,广东省面积更大,常住人口更多,流感发病数显然超过香港。但比较死亡病例数可发现,在香港入住公立医院、经化验确诊为流感的14713人中,经报告的死亡人数超过300人,但在广东省,尽管今年官方报告的流感病例超过7万例,死亡病例却只有3例。

为何广东省流感病例基数更大,死亡病例却极少?是因为两地区在流感防控措施上存在差异,还是因为引起两地区疫情的病毒差别较大?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宋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香港和广东地区的优势流感毒株主要是甲型H3N2,尽管有专家分析香港有些甲型H3N2病毒的毒株出现了变异,但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该变异可引起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的增加。

多名传染病专家则告诉财新记者,广东省和香港每年会由政府出资,给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疫苗,此外香港还规定12岁以下的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疫苗,由此可看出,两地区都很重视流感防控,但之所以香港报告的流感死亡病例远多于广东省,其部分原因与两地对流感死亡病例采用的统计口径不同有关。

而对比香港与广东流感的病死率,宋轶分析称,香港疫情其实和广东是类似的,峰值都出现在7月中旬,随后下降,根据中国内地2015-2016年的流感监测数据,就流感住院病例病死率这一指标而言,内地约为2%,与香港报告的数据也大致类似。

死亡病例统计口径不同

在流感的死亡病例统计方面,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财新记者,老年人、体弱者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容易出现肺炎、神经系统损伤等并发症,并同时患有心脏病、脑卒中等基础性疾病,其死亡原因通常比较复杂,流感可能是压死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又不能完全把患者的死亡原因归结于流感。

在这种情况下,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香港,倾向于把和流感相关的死亡病例都统计出来,比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患流感及其并发症后死亡,将被纳入与流感相关的死亡病例,因为流感可能加剧了患者原先的病情。但在中国内地,卫生部门通常只把其死亡原因归因于心血管疾病,而不报告为流感死亡病例。

2009年,原卫生部曾下发《关于做好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报告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甲型H1N1流感的死亡病例统计采用新口径,凡“甲流”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在一个连续的治疗过程中死亡的(包括转院、转科,都视为一个连续的治疗过程),无论有无基础性疾病,是否混合其他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均纳入“甲流”死亡病例报告的范围。

该《通知》被认为是和国际通用的统计口径接轨,但之后未见卫生部门将上述死亡病例统计的新口径,应用于甲型H3N2等其他流感类型。在201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统计表中,流感发病数近30万例,死亡数仅为56例。而香港卫生署的数据则显示,香港2016年夏季和冬季与流感相关的死亡病例,超过250人。

曾任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究员的严家新,在2009年《环球科学》杂志第8期上,曾刊发文章称,从数据上看中国极少有人死于流感,但美国专业杂志发布的数据表明,从1979年至2001年,美国平均每年有4.41万人死于流感,让很多人产生认识误区,认为中国人比欧美人对流感的免疫力更强,通常不会死于流感,但实际上流感病毒会严重影响原本患有其它疾病的患者健康。

李侗曾则表示,鉴别患者是由流感及其并发症引起的死亡,还是由原先基础性疾病引起的死亡,操作起来很难,因为病人的情况通常很复杂,而统计“与流感相关的死亡病例”更有利于人们判别流感的流行形势,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为何流感死亡人数会超过SARS

至于香港流感死亡人数为何会超过SARS?这与两种疾病的特性有关,且很难做简单比较。公开资料显示,SARS是由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能力较强,病死率较高,属国家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在2002年至2003年SARS大规模流行期间,香港共确认1755人染病,299人死亡,病死率高达17%。

与SARS相比,此次引起香港和广东疫情的季节性流感-----主要为甲型H3N2流感,少部分为甲型H1N1流感和乙型流感,虽同属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但病死率近几年基本维持在2%的水平,属国家法定的丙类传染病。

一般而言,季节性流感又称流行性感冒,其和普通感冒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原因、症状、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甲型H3N2等季节性流感,只能由特定的流感病毒引起,患者一般会出现高热、咳嗽(通常是干咳)、头痛、肌肉和关节痛、严重身体不适等症状,而普通感冒主要由细菌或其他病毒引起,以流鼻涕、嗓子疼等呼吸道症状为主。

季节性流感的传播力度比普通感冒更强,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大部分患者发病3-7天后,经治疗其病情会好转,咳嗽症状和患者的体力也会在1-2周内恢复,但老人、6-59个月儿童、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患流感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如肺炎、神经系统损伤等。

在香港今年夏季疫情中,据隶属于香港卫生署的卫生防护中心统计,在431例流感相关的重症病例中,近80%为65以上老年人,304例死亡病例中,近90%都为65岁以上老年人,此外约有80%的已知严重病例有慢性病。这些数据即体现了老年人为流感高危人群的典型特点。

李侗曾对财新记者分析称,SARS对公众生命健康及社会经济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人们对各SAR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疫苗研制都还有很多未解的问题,当时SARS流行期间,很多年轻人也因此丧命,各国政府都倾向于采取最严格的防控措施遏制SARS流行。

而季节性流感的危害相对较小,大部分患者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最终死亡的患者也多在感染流感前,就患有严重的基础性疾病,且以老年人为主。李侗曾认为,如果用防控SARS的严格策略去防治流感是不经济的,看起来香港的SARS确诊病例及死亡病例,比某些年份的季节性流感确诊病例及死亡病例少,但实际上二者对社会的危害无法仅用绝对死亡人数或发病人数来衡量。

流感病毒容易变异

此外,流感病毒本身种类繁多、容易变异的特性,也使得季节性流感每年的患病人数较多。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人类已知的流感病毒种类极多,大体可分为人流感、禽或动物流感,其中人流感有甲、乙、丙三个类型,禽或动物类型则分甲型和丙型。

一般人流感主要在人类中流行,引起人类患病,可在人与之人之间传播。禽或动物流感,除非发生明显变异,否则不会直接感染人类,或在人类中引起疾病的传播和流行,但历史上几次流感疫情的大规模流行,都与禽或动物流感变异有关。

比如,曾经引起关注的甲型H5N1、甲型H7N9流感均为禽流感亚型,人类感染的主要途径是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2009年曾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虽曾被认为是猪流感的亚型,但变异后已成为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流感类型。

即便是人流感病毒,其中的甲型流感病毒也容易产生变异,而大部分流感疾病均由甲型流感病毒所致,其次是乙型流感病毒,只不过乙型流感病毒通常比较稳定,而丙型病毒的传播范围相对较小。

为防控流感,人类早在60多年前就已经研发出了流感疫苗,目前大部分国家及地区都在使用能预防甲型H3N2流感、甲型H1N1流感、乙型流感的三价疫苗,但流感病毒易变的特征,使得流感疫苗也具有季节性特征,每年人们都需要接种流感疫苗。

世卫组织每年也会和各地的国家流感中心合作,根据监测到的流感病毒流行趋势,判断接下来的流感高发季节,可能会流行哪种流感病毒,从而每半年更新一次流感疫苗组合。当流行病毒和疫苗病毒一致时,疫苗的保护效力会更高,但如果流行病毒的某些特征与疫苗病毒不同,疫苗的保护作用可能会被影响。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2015年2月公布的一项关于H3N2流感病毒的研究曾提到,流感疫苗在流感季中的有效性一般为50%-70%,每年流感疫苗的有效性都会有变化。一名流行病学研究者则告诉财新记者,同样是甲型H3N2流感,今年流行的毒株和去年相比,可能就会有不同,但通常流感病毒的变异不一定会引起该病毒的毒性或传播能力变强。

目前,接种疫苗仍然是世卫组织推荐的预防流感病毒,及其导致严重结果的最有效方法。世卫组织强调称,孕妇、儿童、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尤其需要接种疫苗,尽管相比较儿童和成年人,流感疫苗对老年人可能没那么有效,但对老年人等高危人群而言,流感疫苗可减轻疾病的严重性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和死亡风险。

在中国北方地区,流感高发季节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即每年11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份,因此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为9月份到11月份,而南方地区的最佳接种时间为10月份到12月份。流感疫苗接种的2-4周后,会开始起到保护作用,6-8个月后保护力度则逐渐下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