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思路迪熊磊:去走肿瘤精准医疗“从0到10”那段路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者:张荐辕   日期:2015-11-19  
瘦、架着半框眼镜,就长了一副博士的斯文样子。 熊磊是思路迪精准医疗集团(3D-Med)创始人。谈起肿瘤精准医疗,熊磊语速加快,又夹杂生涩的医学、生物学名词,信息量巨大,如果不打断,他可以一直说下去,似一位喋喋不休的布道者。 五年来,一面是医院、医生和患者,另一面是投资人,熊磊和他的团队一直在为推动中国精确医疗布道。 从0到10的精准医疗 回国创业前,熊磊的导师、现任苏黎世大学校长告诉他一番话:总要有人去走“从0到10”的那段路,尽管那段路非常艰难,比从10到100的路难得多,但这却是创新的基石。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创新,复制是省时省力省钱的选择,在药品研发领域也不外如是。 生物医药行业的创业、创新之难,不仅在于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等要素,更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探索,更多的是对不确定性的探索,了解得越多,可能会探究到更复杂的情形。 当下,全球药品研发大致分两个路径:全新结构的药物研发和仿制药。 全新药物研发资金投入大、时间消耗长,也面临着研发失败的高风险,与此同时,一旦成功上市也意味着高回报。 而仿制药恰恰相反。专利药品保护期到期后,其他国家和制药厂即可生产仿制品。仿制药的投资较小、风险较低,同时利润空间相对较小。 根据国际药品上市通用规则,药品上市前需要进行共计三期的临床试验,一期试验主要验证药品的安全性,二、三期试验主要验证药物作用和疗效。 熊磊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称,肿瘤药物开发最后只有不到5%的药获批,低获批率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找到合适的试验人群,导致临床二、三期试验失败,而高临床失败率又导致肿瘤药物研发成本增加。因而,控制临床试验的成功率,是新药研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即便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成功率如此之低,成功上市后的抗癌药物有效率同样很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统计数据是20%。也就是说,10个肿瘤患者中只有两个人接受了有效治疗。 3D-Med正在推动的抗癌药研发新路径和精准医疗模式,正试图改变这些现状。 肿瘤病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组变异,导致人体蛋白活性异常,这是精确医疗理念的基本前提。 而3D-Med开发精准药物的办法,是采用生物标志物驱动的模式做肿瘤新药开发,即从患者各自的用药需求出发,挖掘个体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指标。 熊磊介绍说,这种临床开发模式,还可以精准选择用药人群,因而有望提高药物开发成功率,为缩短临床试验时间提供可能。 除了肿瘤精准药物开发外,精确诊断、肿瘤预防与健康管理也是基因测序和大数据分析带来的庞大市场机会。 以肿瘤预防与健康管理为例,通过个人基因组测序,可以发现个人所携带的遗传变异基因。一旦发现,便可为测试者定制系统的体检方案,做到肿瘤“早发现,早治疗”,增加治愈成功率。在这一领域,3D-Med目前正与一家保险公司共同推进“肿瘤早期预防”这一险种。 这种精确,源自足够多的数据和样本。收集疾病案例和临床肿瘤样品,同时进行大量癌症相关基因的测序,分析基因突变的数据,药物信息关联分析,最终可以形成数据库。对群体做出有普适性的预防方案和治疗方案,也隐藏在对群体的大数据的归纳中。收集的样本越多,精确度越高。 因此,目前对熊磊来说,“游说”更多的医院和临床医生使用“精准治疗”这一手段,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 在过去的1个多月里,熊磊和他的团队奔赴全国各大医院召开了近150场报告宣讲会。 熊磊说,每个人的基因组信息、生理状态、疾病史、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都是组成这个个体的大数据的一部分。 谁在投资抗癌新药研究? 熊磊是中科院肿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毕业后到瑞士苏黎世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11月回国创业,方向非常明确:基于肿瘤基因组研究,研制抗癌新药,从事精准医疗。 确定这一创新领域并不困难:创始团队基本是技术背景出身,团队成员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技术来做一些不仅能应用、改变行业,更能改变社会、改变人类生活的事;用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推动大的行业级趋势,这亦是创始团队依照自身技术优势作出的选择。 “自己不信让别人信就是忽悠,把自己也忽悠进去那就是信仰了。”回顾刚回国创业的阶段,熊磊说,从创业开始,从来没有过后悔的感觉,只不过有时也会感叹,当初胆子太大了,一个当初只带了50万人民币回国的初创公司要研究抗癌新药。 50万,3个月流水般花完。 那段时间里,熊磊每天想着下个月怎么办,一边寻找投资人,一边继续推广精准医疗理念。 众所周知,医药研发领域的风险高、时间成本高。赤手空拳的创业者要研发新药,稳定的资金支持是关键。 然而,在思路迪的起步阶段,精准医疗为何物尚不为人知。想得到投资,首先得让投资者明白你在说什么,这绝非一件易事。 一位投资者问熊磊,什么时候能赚钱?他说,最快也要10年后,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听罢,这位投资者礼貌地说了几句鼓励的话。 还有一次,熊磊跟一位安徽知名地产公司老板谈投资,这位老板指着窗外的楼盘问:“这片地我投下去,3个月就有30%的回报;投你的项目,什么时候能见到效益?” 当“简单粗暴”的行业以月为单位计算投资回报期时,新药研发的投资回报期的确长到令人发指。 更多的投资者并不明白熊磊在说什么,什么是肿瘤精准医疗?什么是基因测序? 第一笔融资在2012年才姗姗来迟,这1000万元,帮助熊磊团队度过了创业最艰难的阶段。 让投资人掏出这1000万的原因,除了看好这一方向外,更重要的是“一群博士后愿意每月拿着4000元做这件事情。这件事情的未来一定大有希望。” 投资环境在2014年开始发生质变,在2014年,3D-Med连续获得两轮风险投资。 尤其是2015年1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国情咨文中宣布“精准医疗研究计划”,这一理念得以广泛传播。 今年,3D-Med与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肝癌个性化精准药物。 NIH是美国转化医学研究重镇,也是此次奥巴马国情咨文里提倡的精准医疗实施的主要所在地之一。 随之而来的是,3D-Med开始被资本市场注意并追捧。如今,面对投资者,熊磊有更多选择权。 最近完成的第四轮融资,总额达到1.46亿元,仍是原有投资人继续领投,目前已有14家投资机构云集3D-Med,公司也组建了超过200人的团队,其中有超过40位博士及博士后。 3D-Med目前有三个在研药品,预计将在2017年~2018年进入临床申报和一期试验阶段,并预计在2021年~2023年上市。 但它能否从0走到10?还需要交给时间来检验。毕竟精准医疗在中国,甚至在全球才刚刚起步。但至少,已经开始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