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CII-8BIT |
|
项目类型: |
ZH |
成果名称: |
微生物C1,4脱氢及11α─羟基化一步转化工艺 |
|
成果单位: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
检索用关键词: |
微生物 脱氢 羟基化 转化工艺 |
|
专利状况: |
3 |
|
专利申请号: |
|
|
应用行业: |
B |
|
技术领域: |
9 |
|
技术产品用途介绍: |
由梯可吉宁合成地塞美松,从整个合成路线来看,包括化学反应和生物转化两个部分,其中关键技术总是是要解决饱和A环的C1,4脱氢以及霉菌氧化引入11α─羟基。 该发酵产物用现行生产方法(化学法)进一步合成到地塞美松,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药典要求,此项技术解决了关键技术问题,以一步转化代替四步化学反应及一步微生物发酵,大大简化了生产工艺,转化性能稳定,转化收率也高于目前我国已有方法,后处理易行,利于生产推广应用。 所需生产条件与现工业上一般采用的甾体转化发酵工艺的生产条件相似,除发酵设备外,还需有机溶剂萃取、减压浓缩等常规后处理条件。采用的发酵培养基简单,转化底物来自于梯可吉宁合成的中间体,资源丰富,经六步法化学反应得到,而发酵产物按常法经五步化学反应合成得地塞美松。需要具有化学和微生物专业的技术人员。
|
|
产品性能: |
各种皮肤疾病、严重感染、外伤的治疗和手术引起的危急病人 |
|
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分析: |
地塞美松是临床上必不可少的高效甾体激素药物,具有抗炎、抗毒、抗休克等多种药理功能,广泛用于各种皮肤疾病、严重感染、外伤的治疗和手术引起的危急病人。近年来需求量大幅度增长。国内长期来采用薯芋皂素和海可吉宁为原料经多步化学反应和生物转化合成。薯芋皂素由于多年来的开采和消耗,资源越来越少,价格猛涨。我国剑麻皂素资源丰富,在用剑麻生产硬质纤维后的废液渣中含有丰富的梯可吉宁(剑麻皂素)。此项研究成果解决了用梯可吉宁为原料生产地塞美松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使这一生产成为可行。 地塞美松一吨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用梯可吉宁生产地塞美松,使制麻工业的废物得到合理利用,变废为宝,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显著。 于1992年5月首次转让给上海第十二药厂。
|
|
成果权属: |
1 |
|
项目来源: |
1 |
|
转化方式: |
3, 8 |
|
成果状态: |
9 |
|
成果单位详细信息: |
查看成果单位详细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