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II-8BIT |
|
项目类型: |
FH |
成果名称: |
用于SARS病毒快速、准确检测的专用SPR系统及集成化微芯片的研究 |
|
成果单位: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
检索用关键词: |
SARS、检测、SPR |
|
专利状况: |
2 |
|
专利申请号: |
ZL98102366.5 |
|
应用行业: |
B |
|
技术领域: |
1, 2 |
|
技术产品用途介绍: |
检测原理: 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生化分析仪是一种基于物理光学原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的新型生化分析系统。SPR的吸收峰的位置随芯片上金属表面液体相的折射率的改变而改变,而折射率的变化与结合在芯片表面的生物分子的质量与特性有关。通过监测SPR吸收峰峰值位置(特征值)的变化,可以对金属表面发生的生物反应进行实时监测。具有可在无须标记的情况下快速、实时地检测金属膜表面的结合和解析反应的特性。 研究内容: 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研制出能够检测SARS病原体或抗体的专用的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PR)生化分析仪系统;利用微机械加工等方法研制开发一次性安全芯片和反应槽;提出采用SPR仪进行SARS检测的方法和规范,进行快速(20分钟完成检测,优于ELISA方法)、安全的SARS检测。 |
|
产品性能: |
中科院电子所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从1989年开始从事SPR生化分析仪的研究开发工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曾于1993年研制成功手动、立式SPR生化分析样机,1997年研制成第二代系统,1998年申请发明专利并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2000年得到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支持,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实用化SPR-2000型单通道样机,填补了国内空白。通过专家鉴定和科技部成果验收。 本实验室利用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PR生化检测系统建立了相对成熟的生物分子在生物芯片上的固定化技术;并建立了检测蛋白A—IgG反应的成熟模型,对IgG样品检测最低浓度达6.25×10-11 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B)检测浓度为1µg/ml;对MGMT核酸样品检测浓度为1.18×10-10 M。这些都为SARS病毒的检测奠定了基础。 |
|
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分析: |
针对在我国肆虐的SARS病毒,本项目提出两种快速、准确检测病毒的新技术:1.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PR)免疫检测法。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信息,SARS病人血清中相关冠状病毒IgM/IgG抗体特异性酶联免疫方法已经试用于SARS病人血清学检测,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这种特异性可以由SPR方法进行无标记检测。这种方法样品检测不需要纯化和标记,在37℃下反应20分钟即可完成检测,比通常的ELISA方法更快捷。为SARS病毒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具有国际先进水平。2.集成化微芯片方法。该芯片能够完成样品处理、聚合酶链式反应、毛细管电泳的全过程,并且一次性使用,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感染和对环境的污染,使结果更加可靠,更适用于传染性极强的SARS病毒。 这种集成化芯片的研究、推广,不仅有利于SARS的早期诊断,而且对于其他新型病毒的检测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市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
|
成果权属: |
1 |
|
项目来源: |
5 |
|
转化方式: |
7 |
|
成果状态: |
9 |
|
成果单位详细信息: |
查看成果单位详细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