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成果博览
成果详细内容

ASCII-8BIT
项目类型: FH
成果名称: 环境友好新型肥料基础与应用研究及推广示范
成果单位: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检索用关键词:
专利状况: 3
专利申请号:
应用行业: I
技术领域: 0
技术产品用途介绍: 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生物化学与土壤酶学调节相结合,室内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对东北地区典型土壤酶催化动力学性质系统把握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化学途径与物理包被相结合的方法,生产出膜-抑制剂共包被新型肥料,并对其肥效及环境效应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将新型肥料进行大面积推广及使其能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产品性能: 1、研究了外源调节物质(酶抑制剂)对棕壤酶催化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Q+DCD与其它抑制剂处理相比能更有效地降低土壤脲酶活性,增加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羟胺还原酶活性,为先前工作获得的HQ+DCD可使尿素水解产物更多地以吸附NH4+形态保持在土壤中、土壤中NO3-的累积和N2O排放减少等现象提出了合理的土壤酶学理论解释。2、在常规包膜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和探索生物降解的高分子包膜材料。现已初步研制出实验室量级的改性淀粉,使淀粉分子变构而无序化,(如使淀粉增塑后,淀粉分子间的氢键被破坏,分子键的扩散能力提高,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使其在分解前实现了微晶的熔融,从而使淀粉具备了热塑性加工的能力)。形成具有热塑性能的淀粉树脂聚酯型生物降解性材料。目前正在进行改性淀粉理化性质的测试。3、探明了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的协同作用在调节尿素N转化中的作用。12月26日,进行了成果鉴定,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表相关论文9篇,授权专利3项,受理1项。存在问题:相关基础研究尚需向项目本身的要求靠拢,应用示范应该加强大型企业的转产和扩大应用面积和作物种类。2003年工作安排:采取一切措施和力量,争取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经费计划:差旅费(5.3万元),测试费(1.5万元),试验示范费(20万元),材料费(16万元)。生产。
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分析:
成果权属: 9
项目来源: 5
转化方式: 8
成果状态: 9
成果单位详细信息: 查看成果单位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