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南通海门推秸秆资源化商品化利用 培育产业链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发布者:ailsa   日期:2018-04-04  

  图为南通恒伟农业科技公司生产现场,工作人员正在生产生物质木屑颗粒燃料。该公司将秸秆、木屑等加工成生物质颗粒燃料,替代煤碳,清洁环保。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农业资源,用则为宝,弃则为害。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实现了机械化还田、多元化利用、饲料化利用等多措并举的秸秆综合利用路径。昨日,记者从刚刚下发的《2018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中获悉,今年我市将聚焦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利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质量迈上新台阶。

  抓住重点  推进机械化还田

  秸秆利用途径很多,机械化还田是其中一种最经济实惠、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我市常见的农作物秸秆主要有油菜、玉米、水稻、小麦等。近年来,我市以“稻麦轮作+全托管”项目为引导,强化作业机具的配备与作业质量的提升,稻麦秸秆还田技术路线渐趋成熟。进一步探索油菜“机收+还田”模式,稳步提升油菜“机收+还田”面积,油菜秸秆机械化还田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升。

  今年,我市通过细致的调查摸底,排出更为科学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目标任务,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镇。根据安排,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水稻机插秧、小麦机播在秸秆还田中的集成应用。要求各区镇按照单季作业300亩配备75马力以上拖拉机及配套秸秆还田机,鼓励农民购置带切碎匀抛的联合收割机、大马力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等农机装备,及早落实还田面积,签订好作业合同。加快推进油菜机收还田示范方建设,做好机具落实及机手培训工作,以油菜机收还田示范方建设为抓手,引导农户实施油菜机收,形成机械化还田、免耕还田、覆草还田等技术模式,实现绿色增产、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

  健全体系  培育利用产业链

  体系建设是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亮点。经过多年的攻坚克难,我市已经建立了“组收集、村转运、区镇加工”的秸秆收储运输体系,秸秆收储中心基本覆盖全市各区镇,成功解决秸秆从田间到车间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健全以秸秆利用企业和收储组织为轴心,经纪人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引导秸秆收储大户、经纪人队伍的规范化运营。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需求为引导、利益为纽带,按照秸秆产地合理区域半径的就近就地利用原则,降低收储运输成本。进一步提升秸秆利用企业日收储加工能力,规范建设秸秆收储场所,配齐秸秆打捆、粉碎等装备,收储秸秆当天完成初加工,无露天堆放,提升秸秆后续利用率。

  在完善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前提下,我市将通过示范引领、点面结合等方式,进一步培育并完善“农户+村组秸秆经纪人+区镇收储中心+养羊场(户)”的秸秆饲料化利用产业链。鼓励养殖场(户)、秸秆饲料加工企业,购置秸秆饲料加工设备,制作青贮、氨化、微贮、颗粒等秸秆饲料,提升全市秸秆“过腹还田”水平,推动秸秆利用向多元循环方向发展。

  加快探索  提档升级多元化

  近年来,我市在秸秆利用过程中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在秸秆的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方面作了许多创新性的实践。

  试点油菜秸秆氨化技术,开展饲料化利用技术推广,建设饲料化利用示范点;探索熟化油菜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利用油菜秸秆与畜禽粪便混合发酵后制作有机肥;发展油菜秸秆能源化产业,利用油菜秸秆等加工生产颗粒燃料和碳棒,已经初步形成规模。我市秸秆多元化利用的路子正越走越宽。

  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秸秆多元化利用提档升级。整合资金、技术、装备和项目等资源,建设示范区域,扶持重点企业引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新技术新装备,着力发展秸秆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工业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引导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提档升级,全面提高现有的综合利用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带动全市秸秆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