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中国慢病负担日益沉重,多方协作破局共建管理闭
来源:科技网   发布者:ailsa   日期:2018-02-06  

目前,慢性病防治工作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有研究表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带来的健康损害不可估量,是我国居民的最重要死因,死亡构成比从 1973 年的 53% 上升到了 2012 年的 86.6%,重大疾病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普遍超出了家庭收入的 40%,导致公众对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重大疾病防控与慢性疾病管理的压力加大。

联动机制共助“慢病下基层”

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1月发布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意在部署做好未来5-10年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将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提升慢病规范管理率与达标率、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等作为核心目标。

对此,我国将进一步推进“三医联动”政策实施,强化医保的引领作用和对慢病防治的促进作用。2 月 3 日,在由《健康报》社主办,北京医师协会、北京药师协会协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益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中国慢病防治与保险保障座谈会”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相关专家提出,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形成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分级诊疗为突破口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符合国情、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医保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实施医改政策的五年来,医保控费成效显现,费用稳中有降。北京市首批试点医院的药占比从 2012 年的 43%,逐年下降到 2016 年的 33%,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北京卫生计生委发展规划处李德娟处长在报告中展示了一组数据:与 2016 年同期相比,医疗机构 2017 年 6 月可分配收入增长 21.9%,二、三级医院药占比由去年同期的 42% 下降到 34%。仅药品阳光采购一项,2017 年全年共节省药品费用高达 26 亿元,高于预期。

作为北京实现深化医改阶段性目标的攻坚之年,2017 年北京的医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解决了多年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痼疾顽症。记者从一项调研的用户反馈发现,对健康管理服务者的要求并没有一边倒向三甲医院的专科医生,对全科医生和专业健康管理师的接受度并不低于三甲医生。

“将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病分开管理,是绝对不可取的,尤其是在基层。”来自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张亚兰主任强调,应积极促进基层卫生保健机构、医院和其他服务机构有效协作,形成“三甲指导、基层实施、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的联动机制,通过合作确保慢病患者临床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慢病下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精准用药助推慢病精益达标

作为北京医改的首批试点医院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五年来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积累了大量可以复制和借鉴的经验。特别是在强化合理用药、为患者减负、实现医保控费、保证医院收益等方面,为北京市医改的顺利实施积累了成功经验。

“药物治疗是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最有效的措施。”北京朝阳医院总药剂师刘丽宏主任在报告中指出,治疗药物品种繁多,而且需长期服用,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多数患者会经历“试药”的过程,直至达标。而这种“试药”的模式,无疑会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还可能造成难以预知的药物不良反应。

因此,加强慢病治疗药物使用管理十分重要,实施合理用药对于改善高血压等基础慢病的防治状况意义重大。改变现有的“试药”模式,大力推进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高血压精准用药模式,是未来的药学服务发展趋势。

2015年,北京朝阳医院在全国首创了“精准用药门诊”。两年多来,在朝阳医院精准用药门诊就诊的患者,90%都是合并多种疾病的慢病人群。药师为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尿酸、骨质疏松等多种慢病的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随机抽样调查 490 名门诊患者的血压达标率达到81%,血脂达标率为63%,不适当用药干预成功率达93%以上,平均为患者每月节省药费367.27元。

刘丽宏主任强调,在医药分开的形势下,药师已成为医院临床服务能力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不断延伸着医改中的药学服务内涵,发挥着合理用药“引领者”、安全用药“保障者”、经济效益“创造者”的重要作用,彻底打破了患者只看病不看药的现状,使患者用药治疗的连续性得以实现。

创新商业保险助力慢病管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中国所有行业提供了无限的想象与发展空间,而中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人口红利、政策红利、发展红利将在保险行业快速释放。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江崇光博士指出,现阶段,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巨大的潜在需求仍未能有效转化。

税优健康险的推出,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疗保险的保费收入,扩大医疗保障的资金规模,拓宽了“入水口”。但江崇光副秘书长也指出,如果健康保险对于医疗行为和医疗过程不能有效参与控费的话,仍然忽略了“出水口”的问题——不解决“无效用药”和“过度治疗”的问题,“资金池”很难达到安全储水量。因此,健康险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进一步取决于慢病防治工作能否在“收窄出水口”方面取得卓越成效,真正实现“医”、“保”联合,建立多层次的医疗支付保障体系。

全联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的首席战略顾问刘峰先生刘峰则表示,创新针对慢病过程管理的健康险,通过降低相关并发症的重大疾病发病率,将有助于一改目前保险公司对医疗风险束手无策的局面。同时,慢病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也将成为保险公司精算的一手证据,节约了个人、医院、保险公司三方时间和经济成本,也为医保和商保节省了开支,提升健康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推动加快保险良性发展。

伴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保险市场迅速发展。借助健康保险,将使得慢病管理得以持续而高效的开展;同样,借助慢病管理,也将使得健康保险服务提质又控费。在连接医患服务的慢病管理闭环中接入保险支付环节,能够在正向的、有效的健康激励机制下,最大化规避医疗专业技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和健康逆选择的道德风险,给商业保险公司足够的信心来控制风险,降低大病赔付率,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