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生物医药行业风险投资的尴尬地步
来源:艾美达行业研究   发布者:ailsa   日期:2018-02-06  

在风投界,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热点领域。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的投资大佬,都说生物医药产业是未来的经济支柱。如此说来,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企业应该是备受追捧。但是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子呢?生物医药创业企业抱怨项目早期融资特别难,往往错过了最佳时机。投资机构抱怨生物医药类的项目不易估值、投资周期长、风险难以控制。所以,尽管都认同生物医药板块是明日之星,但到了需要出资的时候,大家都望而却步。那么,大家的顾虑是什么呢?

投资周期长、风险高

说到投资周期,不得不提到资金退出阶段。因为资金退出时所处阶段,决定了其周期计算范围。通过梳理2010-2017年生物医药公司的风投资金退出记录,70%的资金退出集中在IPO阶段,并购和股权转让共占30%。

也就是说,如果你投资了一家生物医药公司,基本上你只能在IPO阶段才能将资金收回来。IPO的条件是什么?无论你是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还是新三板,都需要有连续X年的盈利指标作为证明。作为一家企业,只有通过销售产品才能获利。而一个生物药从研发到上市,往往需要5-8年时间(欧美一般是8-10年,中国的生物制品很多5年或5年以下就可以获批)。再加上生产→商业推广→取得良好的盈利指标,基本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而且,生物制品药物的研发成功率相对较低,一般在5-10%(数据来源Nat. Rev. Drug Discov.)

早期、晚期投资收益呈两极分化之态势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早期投资时间如此之长,风险如此之大,何不从后期开始投资呢?从逻辑上,没有错误。但是不要忽略一点,投资是要求回报的。脱离收益光谈低风险,意义也不是很大。2010-2017年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的风险投资退出记录(数据来源:清科数据中心)显示,在IPO前2-3年进入的风险基金,其80%以上的账面回报倍数在1.02-3.04之间,而且其中不乏很低的收益记录(账面回报倍数0.2-0.5之间)。明显低于TMT、文化娱乐等其他热门行业的投资回报率。从收益的角度上讲,如果做后期投资,生物医药领域目前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生物医药领域的风投玩家可能面临洗牌

2010年创业板开闸,大量医药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致使生物医药领域的收益惊人,以清科数据研究中心为例:

但是通过该统计图不难看出,2010年超高回报的泡沫迹象严重,其中不乏有跟风行为。2015-2016年,投资回报率趋于理性的迹象明显。尤其是2014年以后,没有医药行业经验的投资机构若想在该领域分一杯羹恐怕越来越难。

综上所述,若选择早期投资,面临的风险很大,投资团队要有丰富的药品研发、临床研究、市场调研、政策走势判断方面的经验;若选择后期投资(pre-IPO),又会面临相对较低的收益。除非投资机构以战略投资的形式入股,以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药企在IPO后向前更近一步,提升企业价值。但是有此种能力的投资机构,往往又具备早期投资的实力。

因此,投资机构在布局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前,如何定位自己并建立相关项目的风险评价体系,是投资机构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