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粤港澳合作 将中医药推向世界 香港将建首家 中医医院,针灸已成美国六大治疗方式之一
来源:网易财经   发布者:ailsa   日期:2018-01-12  

    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的中医药发展专题会议中,中医药如何应对现代社会健康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医药领域如何携手合作等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

    专题会议中,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沈剑刚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借助香港和澳门让中医药对接国际。

    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劳力行介绍,如今,在世界医疗领域,中医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欢迎:香港18区已经完成每区一间中医诊所,香港中医研究成果每年递增,香港首家中医医院也正在筹建中;在美国,无论门诊还是住院部,针灸被列为六大治疗方式之一,并在受欢迎程度上仅次于推拿。

    此外,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广东省葛洪研究院院长陈宝田,北京中医药大学访问学者敬天林等专家学者就中医药发展进行了讨论交流。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从“治未病”到“精准医疗”大湾区医疗力量期待联手

    会上,国医大师、中医体质学创始人王琦公布的一组健康大数据令人吃惊:全国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56%,女性发病率为60%—70%;欧洲死于慢性病的比例占总体死亡人数的七成以上,欧盟每年97%的医疗预算用在疾病患者的救治上,只有3%的医疗预算用于疾病预防……

    “目前医疗卫生改革成为世界性难题,世界与中国面临老龄化,中国人的大健康数据不容乐观——这些问题都在呼唤着医学模式的改变,而中医治未病正可以发挥作用。”王琦介绍。

    对此,国医大师周岱翰持有相似的观点。他表示,生活方式由体力变为脑力+体力,主要疾病类型由急性传染病向慢性非传染病转变等社会变革都改变着医学模式,“治未病理念是先进的医学模式,中医养生学可以应对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周岱翰特别将传统中医的“治未病”、辨证施治与“精准医疗”比较,指出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与精准医学在治疗癌症时提出的同癌异治、异癌同治有异曲同工之妙。具体到粤港澳大湾区,他介绍,癌症已成为大湾区健康的严峻挑战。与此相对的,是大湾区在首诊医师负责制、肿瘤防治进社区等方面却未能尽如人意。

    “大湾区是岭南医学的诞生地,大湾区建设为岭南医学治未病、健康保养、饮食文化等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周岱翰表示,应充分发挥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更新治癌思维,发展大湾区健康产业。

    王琦表示,大湾区的健康需要中医“治未病”的发展,而中医药要进军大健康,也必须有技术支撑。为此,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相关专家和从业者应共同努力,丰富和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的技术及产品,建设“治未病”健康工程人才队伍平台,努力提供以个体的健康状态为中心,提供充分体现个性化、系统化和全程化的服务。

    吕景山传承工作室助力惠州中医发展

    除了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的医疗协作,越来越多的中医专家将本次大会作为传承医学精粹的重要一站。

    “1977年旱季,非洲喀麦隆一位工人失语半个多月,是我用中医将其治好。”会议上,国医大师吕景山在回顾中医逐渐被世界所知晓的历程时,讲述了这么一个亲身经历的案例。

    吕景山说,他在1975年被派到喀麦隆参加医疗工作,1977年旱季,一位工人在工作期间受到老板训斥后突然失语,在喀麦隆首都一家以法国医生为主的中央医院治疗半个月没有见效,后送到中国医疗队并由吕景山诊治,吕景山用银针从患者胸部膻中穴刺入,上下左右行针数分钟,该病人的失语症便告治愈,中国医术的神奇让当地人赞叹不已。

    吕景山表示,从他跟随施今墨先生、祝谌予教授两位中医大师学习以及60年从医经历看,中医发展离不开传承,离不开长期临床诊疗实践,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这在他“针药并用”的诊疗方法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不同的针、药在施治中互相依赖又互相转化,从而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如今,吕景山的“对药”“对穴”已经在惠州得到传承。2015年底,吕景山在惠州市中医医院新院区设立广东省第一家吕景山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并现场收徒。该工作室成立后,吕景山在该院逐级推荐的候选人中选拔了4名拔尖人才收为师承弟子,使吕景山“对药”“对穴”学术精髓、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得以根植和传承。同时,他及其弟子定期到惠州指导、教学、坐诊、讲课,并开展一系列诊疗服务和传承活动。

    吕景山说,他选择惠州,一是惠州的中药资源十分丰富,且中医文脉千年不断,传承至今;二是惠州市中医医院无论其硬件条件,还是人才储备、诊疗水平,在整个粤东地区的中医医院中具有代表性优势。

    对此,惠州市中医医院院长刘庆荣表示,吕景山传承工作室的设立促进了该院中医诊疗的发展,更促进了惠州的中医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