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价格管制放开后迅猛增长的国内血液制品市场现状
来源:火石创造   发布者:ailsa   日期:2017-12-28  

在整个医疗行业增长率低于10%的情况下,血液制品保持了16.7%的高速增长态势,体现出市场对产品的刚性需求。

血液制品是我国具有重大临床使用价值的特殊药品,目前我国人均血液制品用量仍远低于国际水平。在经历了无序经营、事故频发、政策收紧等一系列的波折之后,发展壮大的企业在行业洗牌中通过规范化的考验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在医疗水平提高、医保完善、需求增加等因素的推动下,借助新版医保目录血液制品适应症增加的东风,浆站审批速度明显加快,原材料供应的不断加强将使未来血液制品的市场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Research and Markets的数据显示,在开放政策的推动下,2016年中国血液制品的批签发量增长,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市场规模迅猛增长,全年预计达到238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同比增长16.7%。在整个医疗行业增长率低于10%的情况下,血液制品保持了如此快速的增长态势,体现出市场对产品的刚性需求。

2016年,国内样本医院血液制品市场排名前三位产品是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市场总体呈高增长态势。其中,在样本医院中的销售额上,人血白蛋白占53.8%、人免疫球蛋白占24.3%、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占6.3%,前三位产品占整体市场84.3%的份额,人血白蛋白仍占据血液制品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2016年,中国血液制品行业有如下特点:

1、血浆供应量增加,2025年有望供需平衡

由于近年来血液制品价格管制放开以及新浆站的加快建设,中国的采浆量一直在增加。2016年中国的采浆量为6964吨,同比增长19.8%。尽管如此,目前血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未来中国浆站的采浆量将会增加,预计2025年血浆供需平衡。

2000-2015年国内采浆量及其增速

数据来源:卫计委、兰璟生物、火石创造

2、主要产品批签发量稳步增长

迄今为止,中国血液制品依然以人血白蛋白和人免疫球蛋白为主要静脉注射剂,占血液制品市场份额的70%以上。2016年,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和人免疫球蛋白(pH4)的批签发量分别为3931万瓶(10g /瓶)和1089万瓶(2.5g /瓶),分别增长17.8%和27.4%。

此外,血液凝固因子VIII、人类免疫球蛋白、人类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在国内供不应求的血液制品在2016年也实现了大幅增长,分别为38.0%、143.8%和20%。

3、新产品研发力度加大,血浆综合利用率提高

目前中国血液制品企业最多可以从血浆中分离出血液制品11种,相较于国际领先的企业,血浆综合利用率极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血液制品企业正在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希望提高血浆的综合利用率。

国内外血浆蛋白产值比例(来源:智研咨询)

比如泰邦生物、博雅生物、天坛生物、ST生化、中原瑞德等都在积极开展凝血因子Ⅷ的临床试验,预计未来两年将实现量产。

4、延续以血浆为导向的模式

血液制品工业严重依赖血浆原材料,浆站的数量直接影响血浆收集量,进而影响血液制品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因此,浆站的数量和采浆量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我国约有200余家在营浆站,隶属于28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其中上海莱士数量最多,共有33家;天坛生物有18家,重组后可能将近50家,华兰生物在关闭5家单采血浆站后,现有23家;博雅生物有10家;ST生化有8家;人福医药有4家。

由于我国目前实行不再批准设立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的政策,血液制品行业成为垄断行业,行业竞争为存量竞争。目前我国共有30余家本土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合并控股和收购),分布在全国25个省份,但只有20余家能够维持正常生产。其中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和中国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血浆采集量相对较高,2016年共占血浆采集总量的39.6%。

2017年上半年,血液制品市场总体表现出从紧缺向平衡转变,6家A股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中有5家的营业收入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超过10%的包括了华兰生物、ST生化以及博雅生物。

A股血液制品企业2017H1业绩对比(单位:亿元)

相比较于国外,国内血液制品行业的集中度相对较低,整合并购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的主旋律。随着寡头垄断局面开始浮出水面,中小厂商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不断增加。

国内血液制品行业10亿元以上并购交易

随着临床适用症范围的拓展以及老龄化人口数量的提升,血液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此外,由于在新版医保目录中,血液制品报销范围扩大,预计未来临床需求将继续增加。自2015年6月血液制品价格放开以来,我国血液制品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行业整合集中将成为未来几年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