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贝瑞兵法:7年成长不忘初心 一朝上市以静制动
来源:新华报业网   发布者:尹海华   日期:2017-09-01  

提及业内广为流传的佳话——陪妻产检忧唐氏、准爸爸创业挺近NIPT(无创DNA产前检测)市场,贝瑞基因CEO周代星微笑透露一个“秘密”:虽已创业多年,太太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幸福背后的艰辛付出,或许只有周代星自己知道。自2010年创办至今,贝瑞基因已跨越7载,并逐渐成长为基因测序行业的巨头。周代星也不再是当年的黑发小伙,头上不经意间出现的花白,是他过去7年乃至10年经历的留痕。

如果说上市之前,所有的努力是为了让贝瑞基因在基因测序市场立足,那2017年贝瑞基因的成功上市,对自认“更像一个科学家”的周代星而言,无疑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

以行业直觉决策项目定位、从idea浮现到产品落地,凭借敏锐市场观察能力打造的商业模式,未来能否继续自如应对市场变幻?风谲云诡之下,攻守兼备是对创始团队极大的考验。所幸,经过持续不断的探索与思考,贝瑞基因似乎已有答案。

产品为王新资本有新征途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苦咸自知。

虽然贝瑞基因创立的直接原因是周代星陪妻产检后对唐氏综合征的担忧,基因检测上、中、下游进行全产业链布局也是其自始不变的战略,不过,若产品单一,深度与广度的失衡无疑会是企业短板。所以,当以母婴为主要人群的遗传病筛查业务日臻成熟之后,贝瑞基因也开始探寻新的产品路径。

着力遗传疾病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充分了解唐氏综合征和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关于母体血浆中存在胚胎DNA的研究后,周代星毅然为贝瑞基因选择了一个重要战略方向:遗传病筛查与诊断。

聚焦于唐氏综合征患儿的21号染色体异常,结合临床医生的建议几经修正后,贝瑞基因推出了贝比安、贝比安plus、基因测序仪、外显子基因突变检测等多种产品。

2016年底,卢煜明撰文,发表他的研究团队利用母亲外周血中游离胎儿DNA检测胎儿全基因组异常的技术,这无疑又给基因测序行业再亮起一颗明星。当下,贝瑞基因已开始关注7000多种遗传病背后的染色体微缺失或微重复、单一基因异常等,并尝试用测序手段对异常胎儿进行筛查方向的研究。不过,这项技术还处于开发早期,目前成本较高,需花费数万元,未到大规模临床应用普及的时候。

有技术、有需求,贝瑞基因在遗传疾病筛查领域的下一目标,是在二者之间架起足够宽阔的桥梁——将技术转化成产品,降低检测成本。周代星判断,按照近几年高通量测序的发展趋势,每六个月基因检测成本会降低50%,几年内这项全基因组检测的成本就会达到民众可接受范围。

对于遗传疾病筛查,贝瑞基因的中长期目标是与国家产前诊断中心合作,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筛查胎儿染色体疾病和单基因疾病。仿若开战前挥舞的战旗与吹响的号角,与重大遗传疾病的对抗战,由贝瑞基因打响。

单手撑起河山为王,双手可覆天下才为皇。在遗传疾病战场保留主力作战的布局下,贝瑞基因又触及下一战略要点——癌症。

定位癌症“杀手”

基因是人体奥秘的缩影,堪与其神秘性比肩的,莫过于一直令人类头痛的癌症。正如“某基因突变后患癌风险会加大、靶向药使用前须测基因突变情况”等医学资讯的传播覆盖,癌症与基因似乎有扯不清的关联。

近年来,科学家孜孜不倦地探索,意图找出从癌症患者血液中检测肿瘤突变的新方法,以缓解癌症患者筛查、病情监测等一系列工作的复杂性,但一直未有突破。

深谙市场状况的贝瑞基因董事长高扬认为,相比妇幼市场,未来肿瘤市场规模会更加庞大,而尽早诊断则是其刚性需求。因此,贝瑞基因从基因检测入手,研发出检测患者血液肿瘤突变的方法(cSMART技术),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捕获测序平台,推出了肿瘤基因检测产品,并积极与中游机构展开合作。

但高扬也承认,肿瘤类型的选择很考验市场眼光,不同肿瘤对于检测技术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反馈均有不同。或许到2020年,贝瑞基因的肿瘤早筛项目有了阶段性进展时,才能证明这一布局的前瞻。在此之前,NIPT及相关围绕遗传病筛查和诊断的产品仍将持续占据贝瑞基因核心产品的位置。

从疾病入手,将测序与遗传病、癌症相关联,可实现疾病的及早发现。那么,若以基因大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分析从基因规律中寻找病因线索,是否能更早对人群进行干预,守护更多人的健康?

深挖数据价值

2015年,贝瑞基因牵手阿里云,共建中国人的基因数据库,并于2016年宣布完成40万人的“神州基因组数据云”。

高成本获取基因大数据后,贝瑞基因已初步完成数据的部分分析,如建立乳腺癌疾病谱。通过对10000个乳腺癌患者进行基因检测,贝瑞基因发现9.8%的乳腺癌是由遗传因素所致;经进一步研究,贝瑞基因确定基因BRAC1和BRAC2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一旦突变会导致患病几率增至原来的7倍。由此可见,对已突变者采取更严格的干预措施,势在必行。

基于40万人的基因数据库,贝瑞基因可对多种疾病与基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建立疾病图谱,达到更有针对性地预防疾病的目的。把技术转化为产品,筛查出基因层面的易感人群,这是“上医治未病”的精髓。

从遗传病、癌症到基因大数据,贝瑞基因的产品与项目不断丰富。项目选择是基因检测行业致胜的关键点,而周代星与高扬殷实的科研背景及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把握,恰恰是贝瑞基因的商业内核所在。一旦选定项目,就全力形成产品进入市场,这种源于实力的自信,正促使贝瑞基因的技术高效转化到临床,一步步打造出贝瑞基因的行业品牌。

此番成功上市,于贝瑞基因而言,既定研究方向和战略不会变,只会提速达成效率。不过,基因检测是世界各国齐头并进的市场,中外几乎没有差距,这意味着更大的竞争,也需要更大的资本力量。

正如周代星所言,上市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雄厚资本的助力下,贝瑞基因将新增三点“亮眼”的色彩:资本,当新的健康威胁或病因线索随疾病谱的改变出现时,贝瑞基因可凭借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采用新科技或其他资源开展相应的项目;效益,借助社会资本,更易将技术、社会需求和贝瑞基因的研发力量结合,降低技术转化的成本,有助于产品惠及到每一位患者;平台,上市公司的身份会为其对外合作、并购等业务拓展提供便利。

“我们还是强调自己的研发和转化能力,先把内功练好。”以静制动,这是贝瑞基因创始人共同的理念。

再起步借上市设管理考关

作为贝瑞基因的创始人,周代星、高扬无疑是基因测序研究领域的佼佼者。但在创始之初,临床实验都未现基因测序端倪的背景下,以NIPT科技服务起家,挑战之大可想而知。

“那时虽然不是一穷二白,但我们三人真是有种被掰成六个人的感觉,必须兼顾所有工作。”回想贝瑞基因创立伊始,现主要负责公司行政、人力、财务等工作的董事侯颖,直言当年是“一边抓生产、一边抓建设”。

在外人看来,创业伊始竞争对手较少,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但NIPT并未被大众熟知尴尬处境一直存在,一位医院院长曾指出“这有点像骗人”,就连周代星的朋友都认为从母体血液测胎儿DNA是天方夜谭。贝瑞基因创始团队希望改变这一局面,随后果断选择与湖南湘雅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合作,从临床试验数据切入。这也成为贝瑞基因早期的主要攻略,也是所有人共同参与的工作。

很显然,即便有既定战略作为指引,具化到实践时仍面临不小的挑战。据侯颖回忆,曾有一项复杂实验一时无法找到多次失败的原因,给团队造成极大困扰。彼时正值暑假,侯颖想起自己兼顾销售工作、在接触客户时遇到的一位院校老师,对方回复说有闲暇时间,可以合作尝试一下。历时一个月的平衡实验后,所有问题顺利解决,而侯颖也将这次视为“幸运之神”眷顾。

7年的成长,贝瑞基因从主推临床服务模式,到主推产品的产品模式,再到服务加产品模式,管理形式的调整并未改变最初构建基因检测全产业链的布局。而此次上市的契机,在加码贝瑞基因战略布局的同时,亦促使其在管理形式和项目选择上更加慎重。

侯颖将上市视为一场“考试”,考题即公司财务、工商管理、税务等工作,解题过程为是否顺应公司发展和资本市场要求,而答案则是公司行政管理的微度调整。侯颖很清楚,没有严格的管理工作支持,幸运之神不会一直眷顾。而对周代星和高扬来说,上市只是资本运营模式发生改变,二人坚持一如既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和技术上,甚至直言宁可请第三方机构管理,并不想被科研以外的事占据太多时间。

从科技服务入手,不断追求基因检测的精尖技术;以患者需求为索引,敏锐把握市场需求;将创新视为动力,不断尝试将技术转化为产品;把疾病当作对手,全力呵护需要基因测序患者......这是贝瑞基因7年来成长的倚仗,也是其走向未来不变的坚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