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美担忧中国获取其基因数据:是中美较量的新领域,还是有罪推定的新话题?
来源: EasyScience   发布者:尹海华   日期:2017-08-08  

每当中国在一些领域突飞猛进时,总会有美国的某些机构试图给中国扣上一顶“小偷”的帽子,比如若干高精尖武器设备取得突破性研发进展的时候;而关于中国黑客威胁论也已经不止一次被大肆渲染了。

美国方面从对本土基因数据的战略安全保持警惕是无可厚非的,同样的,中国似乎在这方面也有必要系统性的做出防范和统筹。

以下是英国《金融时报》原文翻译全文(本文转载时加了几个标题)


科研进展和中国雄心

基因组研究有望带来精准靶向药物的新时代,这种药物使传统的通用药物看起来就像是二战时的傻瓜炸弹。但针对病人个人基因组的定制治疗方案仍然处于早期阶段。

美国和中国都在积极研究癌症、囊性纤维化和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等疾病的个人化治疗。去年中国公布了一项90亿美元的15年研究计划,令奥巴马时代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拨款2.15亿美元的计划相形见绌。

自从2000年首次对人类基因组测序后,DNA科学呈现飞跃式发展。曾经需要花费数年时间、数十亿美元的工作,如今用1000美元不到一周就能搞定。美国正在从逾100万名志愿者收集基因数据,以便自动化实验室系统可以研究个人基因如何相互作用。

“第一个问题是数据……你需要很多数据,”位于华盛顿的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的埃莱奥诺雷•保韦尔斯(Eleonore Pauwels)表示。

北京方面在该领域的雄心使得一些中国企业走上收购之路——特别是在美国。例如,1月深圳的碳云智能(iCarbonX,旨在把人工智能和大型基因数据库结合起来以打造个性化健康治疗方案)向PatientsLikeMe投资逾1亿美元。这家美国公司自称全球最大的个性化健康网,逾50万人在此分享了医疗细节。位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PatientsLikeMe表示,其数据是匿名的,存放在美国境内的服务器。

这类数据——储存在100 GB到1TB的文件内——可以用于研发新药物。实验室收集海量此类数据,之后把它们与详细的人口统计、饮食习惯、健康和生活方式等记录数据相结合。超级计算机寻找规律,识别基因缺陷并提供新的治疗建议。

跨境收购与全球合作

然而,同样的数据集也可以用于研发生物武器。FBI于2014年末首次提出对生物医学的担忧,目前尚未正式提出政策建议。拥有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的尤建议,收紧健康记录方面的法规,使之更难转移到海外。

尽管特朗普政府在科技领域的大多数高级职位目前仍处于空缺,但尤坚持认为FBI的顾虑已经开始在政府内“产生更大影响”。

政府之外,人们的看法不一。“我不认为他是杞人忧天。他提出了一些需要提出和回答的问题,”美国国家亚洲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高级研究员本•肖伯特(Ben Shobert)表示。

但麦肯研究院(Milken Institute) FasterCures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伯纳德•穆尼奥斯(Bernard Munos)称,FBI的担忧夸张了。“他们能从我们这里偷的是数据,”他这样说竞争对手,“数据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你需要聪明人从数据中提取知识,再根据知识设想可能的新疗法。现在,中国人实现这一点的能力有限。”

FBI官员意识到,科学是一项全球努力,如果局限在国界线内,这项努力将会凋敝。

例如,如果没有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和中国的帮助,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会耗费更长时间。穆尼奥斯表示,美国约40%的生物医学科学家来自中国或印度。

“如果没有这些人,美国生物医学研究今天很难运转,”他表示,“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这就是迄今为止跨境收购几乎没有遭到反对的原因。2013年,美国政府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批准了深圳华大基因(BGI-Shenzhen)收购位于加州的完整基因公司(Complete Genomics)。后者对超过2万个人类基因组进行了测序。

FBI的担忧

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成员韦赛尔表示,如今这样的交易可能遭到否决。其中一个原因是缺少互惠性。肖伯特表示,尽管中国企业持股了美国生物医学公司,但中国法规不允许外国企业将基因数据带出中国。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也不跟踪大部分的外国贷款、股份不足10%的非控股性投资——比如碳云智能的收购——或对初创企业的入股。

“最初期的有趣的东西,在车库里研究的东西,可能被中国的资金渗透,这可把FBI吓坏了,”罗森表示。

在国会,共和党领导层成员、参议员约翰•康宁(John Cornyn)计划引入立法,将政府审核外国投资的范围扩大到合资企业和其他技术公司收购。“中国投资的现状是不可持续的,”康宁在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6月一次活动中表示。

网络风险

跨境收购不是美国基因数据面临的唯一风险。医疗行业出了名的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尤表示,尽管迄今为止大多数公众关注都集中在身份盗用或信用卡信息被盗上,但病人医疗记录往往更易被窃取。他3月向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表示,最近一些黑客事件涉及“真正渗透和获取临床数据”。

去年12月,黑客潜入探索诊断公司(Quest Diagnostics)得到了3.4万份病人记录,其中包括实验室成果。该公司自诩拥有全世界最大的临床实验室数据库。

尽管没有证据表明外国势力参与此次事件,但加州监管部门在1月宣布与保险商Anthem达成的和解方案时表示,美国官员认为代表中国政府的黑客于2014年攻入了Anthem的网络,并且花了一年的时间翻遍了7880万客户的记录。

“总体上,医疗保健行业远没有其他很多行业和部门安全。因此,如果下定决心的行动者有动力的话,他们的能力肯定足以获得此类信息,”网络安全公司曼迪昂特(Mandiant)的副总裁查尔斯•卡玛卡尔(Charles Carmakal)表示,“我们只是还没遇到罢了。”

与此同时,国家安全风险若隐若现。美国政府长期投资于抵御会造成“严重”健康风险的约60种病原体和10种毒素的手段,包括埃博拉病毒、H1N1流感病毒和蓖麻毒素等。

但基因编辑和新一代DNA测序等技术进步使得科学家可以把新病毒变成武器,或许包括用定制病原体攻破现有免疫系统或抵抗现有药物的影响。一些专家对用来杀死特定人群、甚至个人的生物武器发出了警告。

去年,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James Clapper)把旨在制造新生物武器的基因编辑列入国家最大安全威胁。“风险是实实在在的,”白宫一个科学顾问小组去年11月表示,“而且会随着未来几年生物技术日益复杂而越来越危险。”

“内部威胁:科学家被控窃取行业机密”

拥有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和4项专利的薛瑜(Yu Xue)是“全世界最顶级的蛋白质生物化学家之一”,检察官在指控薛瑜从其供职公司窃取行业机密时表示。

薛瑜坐在她在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的办公室内——位于宾州上梅里恩(Upper Merion)一个高尔夫球场对面——把机密文件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同谋嫌疑人,同时把其他文件下载在拇指驱动器内。

薛瑜当时正在帮助研发一款单克隆抗体——它就像一种自动寻的装置,搭载药剂直达癌细胞,以减缓癌细胞生长或杀死癌细胞。这是精准医学的早期例子,精准医学给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并使西方制药公司保持全球领先带来很大希望。该案突显了美国官员所说的中国获取美国技术机密的全面行动。

根据费城美国地方法院(US District Court) 5月24日提交的最新起诉书,同谋嫌疑人在中国南京成立了一家名为南京任诺药业有限公司(Renopharma Inc.)的公司来销售盗取来的机密,其中包括进行试验的“分步说明”、葛兰素史克对注入患者体内的蛋白质进行纯化的过程、以及实验结果。

任诺药业共同所有者、同样面临指控的李涛表示,该公司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资金、低息贷款、免税期和4000平方英尺的免租金实验室。

“不同层级的政府帮了我们很多,”检察官援引他在一封邮件中写道的内容称,“这向我们证明了我们选择的这条路是对的。”

另一份邮件表示,任诺药业预计通过生产“拥有中国知识产权的新型药物”,今年销售额将接近7500万美元。

李涛、薛瑜及其同样被指控的孪生姐妹薛天均提出无罪抗辩。同样曾就职于葛兰素史克的席露(Lucy Xi)尚未提出抗辩,法院文件中没有列出最后一名被告梅谚的律师。葛兰素史克的总部位于英国。

薛瑜曾经在邮件中发送了一篇关于礼来(Eli Lilly)一名科学家被控窃取机密的文章。“太可怕了,”她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