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发展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
来源:网络   发布者:亦云   日期:2016-06-12  
  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确定了发展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措施,以互联网+医疗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会议确定了健康医疗数据共建共享、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措施,并提出重点推进网上预约分诊、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医保联网异地结算等便民惠民应用,发展远程医疗和智能化健康医疗设备。   而智慧医疗相关的创业者们,关心的数据权属、安全和开放问题,有望进一步规范;另外他们跟地方政府和医院谈数据合作的阻力,又减少了一些。   从2014年开始,健康医疗大数据创业的公司大批涌现。各类企业以医院、医生、患者、医药、医险、医检等入口,纷纷布局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在医院信息化、可穿戴设备、在线医疗咨询服务、医药电商等行业蓬勃发展,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发展和应用好健康医疗大数据,是以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民生工程,有利于提高健康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增加有效供给。   会议从三个方面明晰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和规范,一是按照安全为先、保护隐私的原则,优先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部门、区域、行业间数据开放融合、共建共享。   二是集成医学大数据资源,构建临床决策、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支持系统,拓展公共卫生监测评估、传染病疫情预警等应用。重点推进网上预约分诊、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医保联网异地结算等便民惠民应用,发展远程医疗和智能化健康医疗设备。   三是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康档案等基础数据库,规范居民健康信息服务管理,严格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准入,建设实名认证等控制系统,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从事医疗大数据开发已有十余年的雕龙数据董事长罗斌告诉记者,在涉及医疗数据开放和开发的问题上,此次会议表述得很全面。   目前他们公司已跟山西的200多家医院建立合作,打通医疗数据平台,公司还将上线某类疾病相关的APP。其中涉及数据权属、隐私和安全的问题,以及如何将数据脱敏,他们都在探索中,也期待政府进一步出台明晰的政策规范和指导。   产业应用需求激增   罗斌认为,医疗大数据是战略资源,是政府和资本都很重视的敏感领域。   目前,诸多企业都在布局医疗大数据,比如神州数码、亚信、软通动力,在移动医疗方面,有春雨医生、丁香园等创业公司出现,另外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也在布局医疗健康大数据。   政府方面亦意识到产业应用对医疗大数据的需求激增。   2016年初,从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年会上发布的《智慧医疗与大数据2015年年度报告》中获悉,各方对医疗大数据的需求都在提升,药企、医疗的硬件厂商、互联网平台等企业,急需借助大数据运用来降低成本,并提升经营的利润。   从医患关系来看,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过度医疗的情况比较严重,所以导致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疗机构亟需以医疗大数据重构医患关系,有效解决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及挂号、候诊、收费队伍长,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问题。   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吴君青在会上表示,对监管部门来说,则需要通过大数据提高部门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迅速有效应对突发的一些公共卫生的事件。   吴君青称,整个医疗大数据发展很快,特别是移动医疗数据发展非常快,从2009年到2020年的年增长率大概会在48%左右。   丁香园CEO张进告诉记者,他比较关心的是数据的开放。他认为,数据的拥有权应该还给病人,并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开放和交换,这样才有利于数据本身的利用,以及各医疗机构服务的对接,提高效率。   张进说,当下主要的障碍是医院不肯开放数据,同时医院的数据结构化非常差,用起来也比较困难。   吴君青也提到了数据开放存在的问题,一是数据标准不统一,归属全不明确;二是数据共享面临多重障碍;三是尚无完善的利益激励机制打破旧利益格局;四是整体缺乏有效的运营机制。   罗斌表示,期待大数据相关的隐私保护法尽快出台,另外医疗大数据应用的宽度和深度,希望有相应的指导规范,同时数据安全和标准化建设也要完善。   吴君青也建议应该统一医疗行业数据库的标准,明确各方产权归属。此外,他还建议,要构建数据共享新模式,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强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智慧医疗的新体制;优化产业运营机制,推动建立新的健康产业生态的体系;最后是加强顶层规划与市场监管。   在李克强总理的大力推动下,“大数据”正在深入每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6月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个议题,就是确定发展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措施,通过互联网+医疗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李克强强调,发展和应用好健康医疗大数据,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既可以满足群众需求,也能促进培育新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听说现在电视上养生节目的收视率很高,这也说明老百姓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总理说,“我们要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必须从老百姓迫切需求的领域入手,抓住重点、着力突破。”   重点推进网上预约分诊、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医保联网异地结算等便民惠民应用   “有时候,同样的仪器、同样的检查项目,换个医院还要重新检查一次。费用又高,又没有什么新的结果。”李克强用这样一个事例,来说明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需要发展的第一个重点:推进便民惠民应用。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承诺:力争用两年时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使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他在6月8日的常务会上“加码”部署,除医保联网异地结算外,还要重点推进网上预约分诊、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等便民惠民应用。   “我们要把工作集中在直接关系民生、同时有利于产业发展的领域,让老百姓切实感到实惠。”总理说。   研制推广智能化健康医疗设备,收集、分析医学大数据资源   两周前,李克强总理曾在贵阳向全球IT大佬透露了一个自己的“隐私”:“我的西装是中国企业做的,而且也和‘大数据’有关。”   他进一步解释说,这家中国企业制作西装的基本版型,是收集国内200多万人的身材数据后建立的模型。企业负责人说,如果能扩大到2000多万个数据,从中找到最佳设计点,那这个版型就能更好适应中国人的身材。   “健康医疗领域也是如此啊!”在6月8日的常务会上,李克强重提此事时说,“通过研制推广智能化健康医疗设备,收集、分析医学大数据资源,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对于攻克高难疾病等工作也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总理提出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需要发展的第二个重点领域,就是研制推广智能化健康医疗设备。   当天会议确定,集成医学大数据资源,构建临床决策、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支持系统,拓展公共卫生监测评估、传染病疫情预警等应用,以及发展远程医疗和智能化健康医疗设备。“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在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相应的智能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各项数据。我们要加大支持力度,尽快实现突破。”总理说。   必须加强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的紧迫感   李克强明确表示,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已经“迫在眉睫”。“老百姓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大数据在健康医疗领域的运用也在突飞猛进。这些都倒逼我们必须加快发展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步伐。”总理说。   他随即强调,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的紧迫感,统一思想、密切合作,打通各自的“信息孤岛”。   当天会议确定,按照安全为先、保护隐私的原则,优先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部门、区域、行业间数据开放融合、共建共享。   李克强此前在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上表示,中国曾屡次与世界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今天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抢占大数据发展先机”。   从两年前将“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去年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再到如今部署致力于改善普通人生活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大数据”这个原本“高大上”的科技名词,正在总理推动下,逐步细化为一条条触手可及的政策红利,惠及每个普通国民的生活。(李之南) 近年来,医疗大数据炙手可热。那么何为医疗大数据? 与医疗健康相关的信息,均可被归入医疗大数据的范畴,数据来源可以是医疗和科研机构,亦可来源于个人甚至政府。其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如药品研发,精准医疗,医保控费,个人健康管理,个性化用药,甚至分级诊疗、远程医疗等。从以太的经验来看,中国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各环节有一些共同的痛点。 数据孤岛 首先从机构层面看,在政府政策主导下,当前已经有70%以上的医院实现了医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已经初见成果。 然而当前仅有不到3%的医院实现了数据互通:传统系统厂商数量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国内HIS系统厂商超过500家,PACS系统厂商超过200家,厂商为医院单独设计实施系统,且不同系统会出现不同版本。使用传统方式聚合一家系统需耗时2-6个月,对医院数据采集和聚合耗时费力。尽管有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的一些创业公司会部署新的系统获取数据,然而众多互联网医疗产品的接入,造成了医患双方的额外负担。 其次,从个人角度来看,当前常见的直接获取个人数据的渠道主要有两个: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或移动设备的使用,上门检测获取用户数据。然而这两种获取渠道对于用户来说都处于市场导入期,存量市场微乎其微,导入和说服成本巨大。 比如2016年中国的可穿戴设备仅有200亿市场规模,从使用习惯的角度而言,即使是美国2015年的数据,也仅有3%的美国人保有可穿戴设备。此外,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意愿也是数据获取的大敌,2015年美国市场研究公司NPD Group的一份调研指出,超过40%的运动手环用户会在半年内弃用该设备,无法获得周期性可持续的数据。 上门检测用户数据当前常见的是血液检测和基因检测,从服务切入,未来通过数据积累应用到科学研究、医药用品研发、用户个人健康管理等场景,然而由于该类服务成本高,用户接受度低,数据获取也受到诸多限制。 事实上,针对前文提出的机构数据痛点,当前已经有一部分创业公司开始对数据进行整合,打造数据中间件。然而由于医疗机构之间的壁垒、检测水平、试剂选取等原因,数据口径和相关指标无法直接使用的情况依旧存在。个人数据源层面,不同数据分析厂商也会造成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层面,对于这些稀缺的个人数据如何整合,如何对不同领域和议题下的主题进行定义以及统计口径的协调将成为应用前的重要环节。在商业环境当中,这也将面临利益分配、如何分工合作以及伦理问题。 工具的缺失 医疗大数据能够发挥作用,还要看实际的应用和解读,如何正确解读数据,让数据对临床、个人健康、公共卫生、医疗保险等领域进行指导是医疗大数据最终落地的必备环节。 在任何垂直应用场景中,“know-how”都是很重要的一环。好的医疗数据领域的分析师也应当兼具垂直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能力,能够将业务和数据实现有效的整合。然而作为最匹配的复合型学科生物统计学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由于数据市场上整体数据分析人才的缺失,能够落地到垂直领域的人数愈发受到限制。 其次是工具层面的短板,笔者在做数据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定性的发现:SAS、R、MATLAB等相对高门槛的工具在医疗行业里应用非常广泛,学科的限制导致了对工具的高要求,然而可视化的报表,直观的展现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分析的效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隐私的边界 数据分析之后,如何落地,如何对患者体现价值也是当前数据应用的问题。对政府的部分数据更多反推至政策的制定当中,药品研发数据的最终落地和验证周期会更长。数据的价值如何对个体患者的体现,可否是个体用户可感知的输出,实际的作用如何去评估和衡量都是医疗大数据面临的问题。 此外,医疗数据采集、加工和应用的过程中,对于用户隐私的保护也十分重要,基于患者的属性,如检测指标和结果等,可直接对用户行为进行预判,如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虚假推销等问题,因此,关注数据如何应用到个人层面的同时,信息泄露问题也是留意的重点之一。 第三方数据厂商打入医疗机构,并且使数据能够得以有效应用也面临推广的压力:高度资源导向型的医疗行业,行业、院校、机构、地域均面临重重壁垒,即使是上市公司也依旧无法打入某些区域,商务拓展难度和落地难度极大,一方面难以获取有效数据源,另一方面也没有足够的场景训练自身的模型。 对于这种情况,一些创业者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比如以太协助融资成功的“数联易康”,其一方面整合自身资源,不断与卫计委和医院进行商务拓展;另外一方面有效借助商业机构的网络,打破地域限制,快速实现自身的成长。或者如“永数”,直接通过产品创新,获取全国性标杆机构的支持,绑定进行推广。(作者系以太投资经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