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揭秘被IPO刷屏的Editas!除了张锋,背后“顶级学术大牛”还有他们……
来源:生物探索   发布者:张荐辕   日期:2016-01-21  
2016年1月4日,受比尔•盖茨和谷歌风投资助的基因组编辑公司Editas Medicine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在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挂牌交易,证券代码为“EDIT”。这意味着成立仅两年多的Editas Medicine将成为CRISPR基因编辑领域首家IPO的公司。 说到Editas Medicine为何如此备受瞩目,应该与公司的联合创始人、CRISPR先驱张锋有分不开的关系。2013年11月25日,张峰依靠4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与人联合创办了Editas Medicine 。而经过短短两年的时间,公司已经发展成致力于基于CRISPR治疗开发的最热门企业之一。 Editas的资本之路 2015年5月27日,国外多家网站报道,Juno与Editas Medicine达成协议,利用后者的CRISPR技术,共同开发癌症免疫疗法CAR-T和TCR,这项合作总计将为Editas带来7.37亿美元的收益。8月10日,Editas获得1.2亿美元的B轮融资,由投资公司bng0领投。 目前,Editas公司主要的大股东包括A轮融资中的投资方FlagshipVentures (16.6%)、Third Rock Ventures和Polaris Venture Partners各占15.6%。此外,盖茨附属的bng0拥有近9%的股份;Viking Global、Fidelity和Deerfield合计持有5.7%的股份,而CEO Katrine Bosley仅持有4.8%的股份。 Editas如此获得资本的青睐,必定是有它的领先之处。 2015年11月,Editas公司CEO Katrine Bosley 表示,公司计划在2017年开启CRISPR治疗失明的临床试验。如果Editas执行该计划,那么这项研究将是CRISPR编辑人类DNA的首个例子。 Editas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公司将把募集到的1500万美元至2000万美元资金用于犬莱伯先天性黑朦(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此外,2200万美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公司与Juno的合作。 Editas的“硬气”科研背景 Editas的成功离不开它背后几位联合创始人“硬气”的科研实力。公司官网上公布的联合创始人包括了张锋、Jennifer Doudna、George Church、J. Keith Joung以及David R. Liu。其中,Jennifer Doudna因专利问题已与张锋分道扬镳。 George Church George Church是哈佛医学院的遗传学教授、他被誉为是个人基因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的先锋。1984年,Church和Walter Gilbert发表了首个直接基因组测序方法,该文章中的一些策略现在仍应用在二代测序技术中。2013年,George Church实验室和张锋发表文章首次证实CRISPR系统可用于人类细胞的基因组上。 事实上,George Church在CRISPR领域的成果也未间断过,这两年他在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ethods等杂志上发表了很多重量级的成果。去年10月,他的团队在《科学》上发表的研究利用CRISPR技术改造了猪胚胎中的60多个基因,这相比以往在其他动物中的基因编辑数量提高了10倍。 近日,据Forbes报道,JUNO宣布以1.25亿美元的股票加现金收购总部位于波士顿的AbVitro,这是George Church实验室的衍生公司。这不免让人想到Editas与JUNO之前的合作交易,是否有关联性不得而知。 在CRISPR领域,最常提到的大牛一般是三个人:张锋、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很少有报道将George Church以该领域的“大牛”身份提出来。近日,George Church对此表示了小小的不满。 他在The Scientist杂志的报道中说:“毫无疑问,至少有两个研究小组(Doudna与Charpentier)参与了实现CRISPR切割的相关工作。随后两个小组(张锋和我)让它通过同源重组在人类中起作用。因此,你可以说二对二。但将其简化为三人,就像有意识地漏掉了一个。”” 张锋 去年11月,张锋入选了《财富》中文版发布的“2015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这对其商业才能作出了肯定。然而,他在学术领域的实力更是引人注目。2015年,他在Nature、Cell、Science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不断改良老系统,探索新系统。 2015年9月25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张锋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叫做Cpf1的蛋白可能将克服CRISPR/Cas9系统应用中的一些限制。Broad研究所主任、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领导人之一的Eric Lander说:“该研究表明了Cpf1在编辑人类基因组中非凡强大的功能。Cpf1系统代表了新一代的基因组编辑技术。”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Editas公司拥有张锋关于CRISPR/Cas9技术的授权,但并未获得这一改良型CRISPR/Cpf1系统的授权。Editas在申明中表示:“我们并未获得Cpf1酶相关的权利,也不能保证我们能获得该系统商业上的使用权。” 另外,2015年11月30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张锋的研究小组通过创建了3个新版本的Cas9酶大大降低了CRISPR/Cas9系统的脱靶效应;有效改善了这一技术的最大局限性之一。关于张锋2015年更多研究的汇总点击[链接]。 J. Keith Joung 据Editas官网介绍,J. Keith Joung是哈佛医学院病理学副教授以及麻省总医院病理学研究副主任。1月6日,他领导的研究小组也在《Nature》上针对CRISPR/Cas9的脱靶效应发表了重要的成果。 基于参与该研究的Vikram Pattanayak博士的前期研究成果,研究小组将能够绑定DNA骨架的长氨基酸侧链替换成了较短的、使绑定不能进行的短链,改变了Cas9酶介导的4个连接(Cas9-mediated contact)。 研究人员检测了15种Cas9酶可能的变异体,最终发现了一个替换3条链和一个替换了4条链的变异体显示出巨大的潜能,在人类细胞中既能够区别出错误的靶点,还可以保留完整的正确靶向活性。研究小组进一步对替换了4条链的变异体进行了充分表征,他们将其称之为SpCas9-HF1。[详细] David R. Liu 据Editas官网介绍,David R. Liu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2013年,他与Jennifer Doudna共同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文章,率先对Cas9进行了一次详细的特异性分析,揭示了Cas9能够导向其编程靶向的DNA序列的精确度,以及这一蛋白质/RNA复合物对于诱饵脱靶序列的敏感度。[文献] 2014年10月,他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了题为“Cationic lipid-mediated delivery of proteins enables efficient protein-based genome editing in vitro andin vivo”的论文;研究显示,相比于将编码基因组编辑蛋白的基因传送到细胞中,直接传送这些蛋白质有可能更具有前景。J Keith Joung是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文献] 2015年4月,发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中,David R. Liu研究小组通过采用小分子激活条件性Cas9蛋白的新策略,将基因组编辑的特异性提高了25倍。[文献] 8月,研究小组又在《Nature Methods》发表研究成果,主要涉及的是 TALEN技术;J Keith Joung是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文献] 结语 最近还有一件事跟Editas有一定的关系,那就是CRISPR的专利之争。据悉,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已经将Jennifer Doudna阵营和张锋阵营的专利争夺移入到了“Interference”的阶段。尽管有专业人士称,这一看似前进的一步其实并不是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但是也是引起了强烈的关注。Nature报道称,目前,还不清楚该争端将如何影响谁使用CRISPR/Cas9技术。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下Editas的核心价值观:Community、Resilience、Ingenuity、Science、Passion、Revolution。想来应该不是巧合,首字母连起来正是“魔剪”CRISPR。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