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是打破了平衡,还是一劳永逸?
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发布者:张荐辕   日期:2015-07-14  
抗菌药物的升级换代与耐药菌株的不断涌现,恰如“魔”与“道”斗法,也像是展开军备竞赛的冷战双方,一直都不曾罢手。 平衡不断被打破。近日传来好消息: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危宏平团队研发出一种噬菌体裂解酶,能快速杀灭各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见科技日报7月11日1版报道)。年初《自然》杂志亦有报道,一种名为泰斯巴汀的新型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内的脂类发生作用,可杀灭MRSA等多种致命病原菌,有望成为未来一段时间里人类抵御细菌耐药性的“超级武器”。 在过去几十年里,病原菌获得耐药性的速度远快于我们研发新抗生素的速度。2014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监测报告,称“抗生素危机将比上世纪80年代的艾滋病疫情更严重”。据该组织披露:作为全世界最主要的致命传染病之一的结核病如今仍在肆虐,全球每年报告新增病例约900万例。而在这些新增病例中,耐多药结核病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在我国,每年100万的新发病例中,超过10%都是耐多药结核病。 在耐药菌渐渐“刀枪不入”背后,凸显的是抗生素滥用、治疗方案不合理、用药行为不充分等问题。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人均使用抗生素的剂量是美国的十多倍,有些病人因为病原菌耐药性过高,使用多种抗生素都无效,仅仅普通的细菌感染就可能会导致死亡。 “福近易知,祸远难见。”我们恐怕不能单纯寄希望于科技进步不断造就“不会产生耐药性的药物”,而应在实际行动中有所作为,在医疗保健和农业生产领域正确地使用抗生素,同时大力加强对抗生素销售、使用及管理的监控。 今年4月,美国出台了《抗击耐药菌国家行动计划》,就抗击耐药菌提出了具体的目标、重点行动及监督评价机制,如减少或限制抗生素在动物养殖中的使用、实施抗生素管理方案以改善患者疗效、建立区域性公共卫生监测网络、开发快速、创新的诊断手段。 有人说,这个世界真的只是一个村庄。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容许疾病存在,都会给我们带来大灾大难。人类与微生物,“不是学着一起生存,就是一起死亡。” 前述新发现究竟是平衡的短暂打破,还是一劳永逸,恐怕还不能妄下结论。依据以往的经验,人类抗击耐药菌的征程,未有穷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