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塑料加工业的形势和“十三五”规划思路
来源: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发布者:张荐辕   日期:2015-06-03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钱桂敬在中塑协六届五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一、塑料加工业进入增速换档期并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2014年塑料加工行业克服市场需求不旺、人工成本大幅上升、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等困难,取得了平稳健康发展的好成绩。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4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制品产量7387.87万吨,同比增长7.44%;主营业务收入20392.39亿元,同比增长8.92%;实现利润1182.86亿元,同比增长4.24%;出口量1607.53万吨,同比增长6.42%。与此同时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渐趋合理,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取得新的突破,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不断加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应冷静分析存在的增速放缓,效益下降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一)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持续放缓。 塑料加工业经过“十一五”平均20.1%的超高速增长后,在“十二五”期间增速持续放缓。2011年制品产量增速为22.35%;2012年下降为8.99%;2013年为8.02%;2014年增速为7.44%,根据2015年一季度增幅持续下降的情况,预计“十二五”平均增速为10%左右,比“十一五”年均增速下降约10个百分点,说明塑料加工业正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二)效益下降,企业经营困难加大。 当前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资源环境、能源约束全面增强,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全行业利润增幅逐年下降,已由2011年的32.5%下降到2014年的4.24%。同时2014年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8%。基本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相当,远低于企业实际贷款利率,不仅造成企业效益差,更使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更加突出。 (三)结构性、阶段性产能过剩顽疾仍未达到有效缓解 结构性、阶段性产能过剩是塑料加工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低端产能过剩问题仍未有效解决,区域市场需求,盲目引进而引发的阶段性过剩产能,尚未有效化解,而高端产品仍需大量进口,双向拉伸产业在普通包装膜产能严重过剩尚未化解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隔膜产能预计在2015年达到23亿平方米,大大超过全球需求量,又形成新的产能过剩,而高端隔膜进口比例达90%,整个隔膜进口率达70%。 从上可以看到,塑料加工业下行压力依然很大,面临的环境、形势还很严峻,因此深化改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大力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是塑料加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任务。 二、深刻认识塑料加工业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塑料加工业正处于发展壮大期向产业成熟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并迈向产业中高端的关键时期。同时又处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这一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塑料加工业已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平稳增长,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行业经济运行,企业生产经营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认真分析面临形势,适应新常态,主动作为,平稳渡过塑料加工产业转型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塑料加工业发展机遇,环境、条件的内涵发生重要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取得共识。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了“三大特征”和九大趋势的高度概括。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高度总结,也是我国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习总书记重要论述也为塑料加工业指明了发展方向,符合塑料加工业进入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新阶段的实际。新常态大致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经济增长由高速进入中高速转型期,这是经济发展阶段规律的体现,增长速度变化的拐点和转折点,日本发生在1969年前后。增长速度由前10年10.4%下降到后10年的6.3%。韩国发生在1988年前后,由前10年的10.4%下降到后十年的7.6%。虽然增速放缓,但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还能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有信心;二是进入矛盾爆发期,也就是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这就需要战略上保持定力和平常心态,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未雨绸缪,必须有耐心;三是中国将进入改革攻坚期,必须通过改革来化解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推动中国经济更高效增长。这需要决心。在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的时候必须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必须下定决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升级,对结构调整的阵痛和长期性、艰巨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必须要有脚踏实地、扎实工作的耐心。 新常态强调的是“新”,突出了经济发展的基础、机遇、环境、条件的内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决定了做好各项工作要有新认识新思路新作为。“常”强调的是阶段性特征,突出了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经济发展动力和结构调整的变化,必将大大推动资源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调整。因此“变”和“动”将呈常态化。新常态最大变化是经济发展动力的变化,新常态下的新动力将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消费需求,特别是多样化、个性化、私人定制等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将发挥更大作用。在充分发挥投资、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基础上,要加强供给侧管理,实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要在创新供给、激活消费需求上下功夫。二是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更多的是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因此要素质量的提高,特别是效率的改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将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创新驱动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以追赶型高速发展起来的我国塑料加工业,还是以劳动密集为主的传统制造业,竞争优势基本是以廉价劳动力为支撑的初级比较优势,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而且低水平供给能力严重过剩,有效供给不足状况还较严重。当前塑料加工业正面临低人工成本的传统优势不断弱化、技术进步快速跨越步伐放缓,后发优势明显减弱、规模扩张空间被大大压缩、传统盈利空间被挤压等严重挑战。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塑料加工业一季度增长为2.1%,1—4月增长为1.23%,仍处于下行筑底阶段。这充分说明塑料加工业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必须加快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把精力集中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同时紧紧围绕高端化,大力培养新的增长点,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核心,大力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实现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二)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给塑料加工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由此引发的国际产业调整和新技术革命正迅速推进。一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型经济体加速崛起,将引发世界产业格局的深度调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力图抢占高端制造业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如美国制定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推出《工业4.0战略》,欧盟提出将工业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15.1%提升到2020年的20%。新兴国家也在加快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计划。未来全球范围内围绕市场、技术、资本和产业转移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围绕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催生制造业生产方式的极大变革。德国联邦教研部、联邦经济技术部2013年提出德国“工业4.0”新概念,“工业4.0”描绘了制造业未来的前景,很有代表性,提出了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三次工业革命后,全球将迎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强调智能制造、网络制造和数字制造。其目的是为了保持德国在智能制造技术领导地位,占据互联网时代制造业的制高点。 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是以强大的IT技术为基础,集成开放的全球的智慧资源,构建工业互联网。这是信息网络和制造系统深度融合而成的社会化网络制造环境和系统,它的核心层和基础是物联网。中间管理层是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制造信息系统。上层是电子商务平台。它所打造的是柔性化、协同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工业制造模式,是生产要素根据信息资源动态配置的工业形态,是产业链社会化大协作、实现跨界协作的产业形态。 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提出“三步走”战略,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第一步力争用10年时间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全面实现工业化,制造业整体水平位居世界制造强国的中等水平,第三步到建国100周年,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工业互联网+”,核心是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对于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德国目前是在3.0基础上向4.0探索。中国要在2.0、3.0、4.0同步平行展开。中国智能制造是以两化融合为核心,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为发展主线,有生产性制造向服务性制造转变。 新一轮技术革命将对制造业对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产生重大影响: (1)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未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渗透、融入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全过程,推动生产过程的重大变革。 ——研发、设计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加快依靠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将分散的设计资源集成为云设计,从而形成设计的“众创”,将大大加快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成本。 ——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装备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资本替代人工、机器换人,已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重要手段。 (2)数字化技术将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 ——数字化平台技术是实现数字制造的载体,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平台不断涌现,迫切要求制造企业要善于充分利用各种新的数字化平台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和创新链。 ——为企业集成和重组最先进生产管理系统创造了条件。企业的生产组织更富有柔性和创造性,体现企业管理高效的内部组织扁平化将有条件实施。如海尔不断合并业务单元、消减边缘业务等方法,实现企业运作的扁平化,将8万多员工变成2000多个自主经营的“小海尔”模式,形成以销定产的敏捷供应链。 ——资源配置全球化成为制造业培育竞争优势的新途径。企业通过网络将价值链和生产过程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产业分工更加注重专业化和精细化。技术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多地区协作日趋加强。如宝马在全球有35个大型采购仓储中心,并由1900家供应商提供零部件和相关服务,逐步形成协作依存利益共同体。 ——“去中心化”趋势明显,生产模式以“集中型”向分散性转变。必将对“小而全”和“大而全”的落后生产模式产生革命性变革。 ——面向个性化需求的柔性制造,在新型互联网络化推动下,低成本大规模制造和小批量个性化生产相结合。大规模个性化制造实现低成本成为可能。海尔探索互联工厂创新模式,确定了互联工厂升级的路径,即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定制→互联工厂。目前海尔互联工厂创新已取得积极的成效。沈阳冰箱互联工厂是全球家电第一个互联工厂。颠覆了传统大规模制造模式,建成全球领先的高效、高柔性、大规模定制工厂。目前还建成郑州空调、佛山滚筒洗衣机、青岛热水器等示范标杆工厂。 ——适时监测与自动控制的能源管理系统将普遍使用。 (3)绿色化、服务化日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新趋势 未来制造业最重要的是要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小化。 ——欧美的“绿色供应链”、“低碳变革”、日本的零排放等新产品设计理念不断兴起。 ——“绿色制造”等清洁生产过程日益普及,节能环保生产、再制造等“静脉”产业链不断完善,表明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目标已成为共识。 ——服务化已成为引领制造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快从传统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转变,生产制造与研发设计、售后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美国制造业从业人员中,34%从事服务类工作。生产服务业的投入占到整个制造业产出的20-25%。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其核心是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工,这是在更高层面上解决工业生产两个传统问题即提高产出和降低成本。新一轮技术革命将深刻改变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必将对全球制造业的重构和再造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这是一场抢占未来制造业制高点的革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做好战略布署,不能输在新的起跑线上。新一轮技术革命对塑料加工业提出了严峻挑战,但也提供了赶超发展的契机,使我们有机会同世界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一定要紧紧跟踪当代科技最新动态,紧跟新一轮技术革命大潮,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为实现塑料加工业强国目标而努力。 三、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初步设想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前。从“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来看,《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指标、任务、工作等基本上都可顺利实现。塑料加工业保持了平稳发展,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不断提高,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技术进步明显加快,装备自主化水平稳步提高、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从2014年起,协会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充分吸取众多企业家、专家、各专委会意见的基础上,向六届五次理事会提交了“十三五”规划框架初稿,目的是进一步听取理事会意见,以便更好修改和完善,使规划更加符合行业实际,更准确把握行业发展方向,更好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更有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 “十三五”是我国完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关键时期,是我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最低门槛的重要的历史阶段,同时正值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大潮与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重要节点,是深化改革开放、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时期,是塑料加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时期。在此大背景下,“十三五”对塑料加工业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既要全面满足小康社会需要又要与初步进入高收入国家发展水平相适应,最根本也是基本的任务是在进入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下,全面推进塑料加工业迈向产业中高端,加快推动产业升级。 “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以加快塑料加工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提高塑料加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为重点,大力实施赶超战略,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力实施高端化战略,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加快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力争在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上取得新的突破,为塑料加工业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打好基础。 “十三五”需把握好的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型”的塑料加工业产业方向,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循环、生态”发展战略、推进塑料加工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全行业创新体系建设,牢牢把握“功能化、轻量化、生态化、微成型”的高技术发展方向。 三是坚持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提升要素质量,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四是坚持高端化、个性化、小批量、私人定制“的市场导向,推动新型生产模式和新兴业态的快速成长。 五是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综合资源市场和区位优势,推动塑料加工业有序梯度转移,进一步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十三五”塑料加工业要实现以下目标与任务 ——实现产业发展壮大期向产业成熟期转变,为产业高级化阶段打基础。 ——提升塑料加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加快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加快劳动密集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的转变。 ——加快以低人工成本为主的比较优势向技术、装备、人才、研发为主的复合竞争优势转变。 ——加快以引进、招商、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智能创新转变。 ——加快全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产学研融合;加快上下游相结构的垂直创新体系建设,实现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加快水平创新体系建设,联合攻克关键共性问题。 关于“十三五”速度、规划框架提出制品在“十三五”期增幅为7—8%,目前还需认真听取大家意见,使之更加科学,更具指导意义。主要考虑一是塑料加工业作为新兴产业起步晚、需求量大、发展空间大,具有快速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二是塑料管材、异型材等量大的产品目前已进理性正常发展轨道,同时“轻量化”下,“重”变“轻”趋势加快,因此量的增长将让位于质的提高,速度为更理性。综合上述意见,提出7—8%的目标。 关于“十三五”工作,这里我想强调一下塑料加工业绿色生态产业目标和安全卫生工程建设 塑料制品广泛用于各领域、各方面,无处不在,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绿色、生态、卫生、安全已成为塑料加工业发展的生命线和超强约束条件,必须引起全行业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高度,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形成五位一体。同时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并列提出。应该说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绿色是发展的新要求和转型的主线,循环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途径,低碳是能源战略调整。三者均要求节约资源、节约能源、提高利用率,均要求保护环境,充分考虑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减轻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因此必须牢牢把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的塑料加工业绿色、生态产业方向,这也是塑料加工业安全、卫生工程建设中最核心内容。塑料加工业安全卫生工程建设是“十三五”一项重要工作,是塑料加工业发展的生命线和超强约束条件。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加快安全、卫生溯源体系建设在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材料中,塑料制品是应用最广泛的材料。因此必须无条件使用食品级树脂,防止重金属、单体超标。生产饮用水管材要严禁使用含铅、镉热稳定剂和邻苯类增塑剂,严格执行各项卫生标准,确保食品安全。 二是大力实施绿色转型工程,在人造革、合成革和复合软包装膜行业,要严格执行“大气十条”规定,减少直至不使用各种溶剂,杜绝VOC超标,为治理PM2.5作出贡献。同时在粉料生产和塑编行业,要加强粉尘治理。 三是加强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进生物基塑料制品的生产应用。加快包装材料、餐具和膜材料等应用,特别要集中力量,在完全生物降解地膜生产应用上取得突破。 四是加快废塑料回收体系建设,推动再生、改性、高附加值应用,加强对车用等工程塑料的回收、改性技术的研究,建立起工程塑料回收、改性、高附加值应用体系。 五是加快对塑料助剂和填料的无毒、低烟、低腐蚀、无菌、无重金属性能的研发。 六是诚信经营,打击以次充好的不法行为,确保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 绿色生态的产业目标是塑料加工业追求和必须实现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塑料加工业要向社会庄重承诺,生产卫生、安全、健康、可靠塑料制品,更好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十三五”发展重点及产品方向: 一是重点发展多功能、高性能材料及助剂。 塑料加工业要紧紧围绕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级树脂原料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要加快高端聚烯烃管道专用料、多规格滚塑专用料、3D打印塑料耗材、医用塑料、生物塑料包装材料等专用料的开发、生产。要加快导电、导热、耐温、抗菌、防霉、高韧、超强、阻燃等多功能合金材料的开发及应用。要加快芳杂环聚合物及其高性能复合材料等特种工程塑料及高性能改性材料等生产和应用 紧紧围绕高效、低毒及无害化,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的增塑剂、热稳定剂等的生产和应用。 二是紧紧围绕高端化,加快提高中高端制品的占用率。 要加强选择性多孔薄膜开发,力争在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等膜材料和组膜取得突破。力争在高端电池隔膜、新型光学膜、新型柔性屏膜等取得突破。重点发展生物基塑料汽车零部件、生物基塑料包装制品、高性能聚氯乙烯建筑模板、大口径高强度聚烯烃排水、排污管道生产。进一步推广水性聚氨酯、无溶剂等生态合成革的生产和应用。加强废旧塑料,特别是车用工程塑料的改性、高附加值应用。 三是加快塑料装备的研发。加快塑料装备智能、数字化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小型、超高精度、超高速和智能控制的加工设备,为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提供先进装备和生产线。在迎接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同时,要为“新硬件时代”打好基础。 四是加快绿色、节能、高效新型加工成型工艺的开发。要加快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础加工技术、要加快CO2超临界发泡工艺的推广应用、加快电磁感应节能技术等的推广。 《规划》框架提出了“十三五”重要工作和政策建议,因时间关系就不介绍了。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下行压力加大,效益下降等严峻考验。但也应看到我国经济正在出现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市场活力持续增强、高新技术快速成长、资本市场持续活跃、分配结构改善和收入稳定增长、投资环境更加开放、宽松等一系列可喜变化和积极因素。塑料加工业一定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确保2015年塑料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十三五”更好发展打好基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