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长春经开区倾力发展以聚乳酸为主的生物制造产业
来源:吉林日报   发布者:张荐辕   日期:2015-02-12  
虽然室外已是冰天雪地,但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却处处是繁忙的生产场面。 此时,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已落位企业10家,山东必可成、江苏华盛、浙江海正等多家企业已于近期投产,很快园区就将形成年产3万吨以上生物全降解制品的产能,完全可以满足“禁塑令”市场需求。 日前,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的生产线旁,长春盛达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华盛全资子公司)总经理张光军告诉记者:“我们是去年4月签约,10月进场,11月投产。这8条生产线,3000吨生物可降解塑料购物袋的产能,是我们试水国内市场的第一步。”从张光军的话语里可以看出,此次江苏华盛来长抢占聚乳酸市场的决心和信心非常大。 据了解,江苏华盛是专业从事塑料薄膜制品生产及技术研究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目前拥有百余条塑料薄膜制品生产线,主要产品有各类购物袋、多种薄膜。该公司从2007年开始与中科院合作,研发了一种最具成本竞争力的生物降解(薄膜级)的材料及制品,性能接近pe水平,并于2011年4月通过了美国生物分解塑料研究会(bpi)标准认证,180天生物降解率为99.7%。此前,江苏华盛产品基本出口到美国、欧盟等地,由于市场不成熟,国内市场消费量极低。 无独有偶,全球最大的生物全降解无纺布生产企业——山东必可成环保实业有限公司,也将开拓国内市场的第一步,放在了长春经开区。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投资超过1亿元,建成年产1万吨生物全降解制品生产线已经投产。据了解,该公司生产的品种近百种生物全降解原料及制品,目前全部出口到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 长春市必可成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总监杨兵说:“公司10台设备,24小时不停机加班加点,现在日产量能达6吨左右。未来,我们设备会增加到25台,日产能将提高到15吨。” 国内主要的聚乳酸生产企业——浙江海正集团,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投资建设年产1500吨生物全降解塑料制品的同时,还在谋划一个年产5万吨聚乳酸的项目。 国内pbat主要生产企业山西金晖已经建成投产;聚乳酸高端制品生产企业吉林亿阳升、拥有聚乳酸核心技术的企业的长春益田、长春恒鑫、长春华芝路等4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中粮集团10万吨聚乳酸的3万吨起步项目以及与安徽恒鑫、深圳虹彩合作的3万吨下游制品项目已经落位,计划3月投产。 …… 一个又一个聚乳酸产业链企业,为何纷纷选择落户长春经开区?因为,这里是全国聚乳酸及生物制造产业的先机所在—— “千亿级”产业蕴藏契机 新年伊始,我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发布《关于落实吉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规定的意见》,一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治理白色污染攻坚战全面打响。打赢“禁塑令”攻坚战,离不开实体产业的支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限塑令”下,聚乳酸为主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是替代石油基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的最主要的选择。 聚乳酸以玉米、秸秆等生物质为原料,是生物降解材料的当家品种,也是产业化最成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价格最低的生物降解材料。“禁塑令”以及我省出台扶持生物质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背后蕴藏的是巨大的市场。 千里之外的广东人卢建春,近日从南方飞到东北来寻找客户。 他告诉记者,自己从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经营塑料袋生意,生意最好的时候,每月可销售几十吨塑料袋。从2008年开始,从事生产可降解环保塑料袋。 这些天,广州鲲鹏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的卢建春到各个商场超市调查情况,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推销他生产的环保袋,还将捐赠一批。 这些天的观察,让他惊奇的是,“禁塑令”实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人们的意识正在发生变化,拿着布袋或者使用可降解环保塑料袋购物的市民明显增多,这也是他的商机所在。 卢建春说:“使用可回收的环保塑料袋是大势所趋,政府出台政策可以很好地引导百姓和商家过低碳环保的生活。” 据了解,吉林省购物袋年消费量3万吨左右,一次性塑料餐具年消费量1500万吨左右,如果全部替换成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按现有价格,就是一个10亿元以上的市场。 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一个快速成长而又空间广阔的市场,更具吸引力了。更何况,吉林省,仅仅是中国这个巨量市场的先行者。 在吉林省,这个率先释放出来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市场占据先机,对于国际、国内聚乳酸及下游制品巨头来说,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禁塑,为减少白色污染和资源消耗加了把油,也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可降解材料产业高地提供了契机。”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刚说,“禁塑尽管有难度,但我们愿意全力尝试。”宋刚介绍说,2012年,全国塑料消费量5400多万吨,化纤产量3800万吨。若以聚乳酸制品将两者各自替代10%,就能够形成3000多亿元的产值。我省将借助政策优势,抢占先机,力争形成聚乳酸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发展聚乳酸产业,吉林省占有一定优势。据介绍,我省生物质资源年收集量约9000万吨,其中,秸秆资源达4000多万吨。目前,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内已经有5家投产企业,生物可降解购物袋和1500吨一次性塑料餐具年产能达1.3万吨。近期内,10家落户企业将全部投产,达产后,基地内生物可降解塑料袋年产能将达3万吨以上,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加上即将启动的中粮集团聚乳酸项目等,一个“千亿级”规模的产业,日渐形成。 预计2017年长春100%实现生物基材料购物袋和垃圾袋替代 “禁塑令”开辟了一个无比诱人的大市场,而吉林省、长春市发展生物质产业的决心又不可动摇。而且,长春市被列为全国首批4个国家生物基材料制品应用示范区域之一,是国家鼓励的生物基材料发展区域。这为聚乳酸及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下发了《关于2014年生物基材料专项实施方案的复函》,批复了长春等4个城市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未来3年,中央财政将采取滚动方式支持试点建设。 长春获批国家生物基材料制品应用示范城市,其《生物基材料制品应用示范实施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秸秆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减轻环境负荷压力,加快推动长春乃至全省生物质材料全产业链式发展,提升生物质材料产业区域竞争力。预计到2017年,长春市将100%实现生物基材料购物袋和垃圾袋替代。 长春是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条件完善,集中了吉林大学、东北师大等27所高等院校和应化所、长春生物制品所等357个研发机构,拥有中粮生化、大成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吉林省生物质资源高端化利用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和《吉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规定》(第244号政府令)出台后,长春市抓住机遇,立足产业基础,结合发展需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一批聚乳酸制品生产企业落户,生物基产业发展呈集聚态势。 《生物基材料制品应用示范实施方案》以区域集群建设和制品应用为发展载体,通过需求侧拉动和供给侧推动相结合,推进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链式发展,建设高密度、高水平、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引领示范作用显著的产业集群,加快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基材料制品应用示范。方案项目总投资10.58亿元,国家计划补助资金7000万元,今年安排2800万元。重点项目:中粮生化有限公司计划投资8.51亿元的3万吨聚乳酸制品项目,长春必可成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74亿元的6万吨生物质热塑复合材料及制品项目,长春盛达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200万元的万吨级生物基全降解塑料包装膜专用料改性及制品项目,长春雷冠环保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100万元的700吨降解塑料制品项目。 长春市将以生物基材料制品需求为导向,推动整合各类相关资源,研究出台并落实关于推动生物基材料制品示范应用的相关政策措施,在一次性餐具、酒店易耗品、购物袋与垃圾袋等领域开展生物基材料制品应用示范,形成生物基材料制品应用推广的商业创新模式。 预计2017年,长春市可实现生物基材料购物袋和垃圾袋3.67万吨、一次性餐具1.2万吨的推广应用,替代率达100%;酒店易耗品2000吨的推广应用,替代率达50%以上。 发展基础得天独厚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国家级开发区长春经开区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经开区不仅拥有发展生物质产业的雄厚基础,更率先将聚乳酸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作为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 在生物产业方面,经开区集聚了全球龙头企业、核心技术、专业化人才和规模化经营要素。大成集团和中粮生化具有较强的玉米加工能力。其中,大成集团年产淀粉糖总量240万吨,能够满足聚乳酸上游糖源需求。大成集团玉米秸秆制糖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万吨级试验线已投产,3吨秸秆产出1吨糖,相当于替代了1.43吨玉米;5万吨秸秆制糖项目正在建设,即将投产。大成集团正与科研院所合作以秸秆糖为原料制取l乳酸,项目已经完成小试,正在做中试准备。中粮生化积极与国际行业巨头合作,万吨级示范线前期工作已全面启动。 经开区还拥有中富容器、上海紫江、春和塑料及大量的汽车零部件等塑料制品加工和服装加工企业。园区联盟单位长春应化所在聚乳酸方面的研究开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研究成果在海正集团5000吨/年生产线运行3年,效果良好,长春应化所可以为聚乳酸及下游制品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尤为重要的是,经开区专门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计划以玉米糖或秸秆糖制乳酸为产业发展源头,推进聚乳酸及其它生物可降解材料规模化生产,产品由日用消费品向高端制品延伸。规划建设聚乳酸等生物可降解材料全产业链产业化基地,发展具有吉林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吉林省聚乳酸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下游制品发展的集聚地。 产业集聚效应正逐步形成 作为全国首个聚乳酸产业聚集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不仅在可降解塑料上取得可喜进展,在推进聚乳酸及其他生物降解材料规模化生产和下游产业链条由日常消费品向高端制品延伸,产品市场由满足吉林需要向全国和欧美日韩等国际市场延伸等领域也迈出了坚实步伐。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世界最大的聚乳酸生产企业natureworks,世界最大的石油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生产企业巴斯夫,国内最大的聚乳酸生产企业浙江海正集团,国内石油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生产企业浙江鑫富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新疆蓝山屯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汇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内聚乳酸纤维加工企业长江化纤有限公司、上海同杰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淀粉基塑料企业武汉华丽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南京比奥格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植物纤维类塑料企业江苏锦禾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氧化碳基塑料企业蒙西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不同原料、不同工艺、不同特性、不同产品、不同领域的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加工的代表性企业,纷纷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建立联系、前来考察,为下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目前,巴斯夫已经深度对接长春生物质产业,谋求与该基地在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可堆肥技术等领域的合作;浙江海正不仅在聚乳酸产业园投资建设了年产1500万吨生物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项目,还在谋划建设1个年产6万吨的聚乳酸项目;江苏华盛在年产3000吨可降解塑料生产线投产的同时,还预留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准备随时加大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的投资力度。 “全球乳酸及聚乳酸市场预计2020年至少可以达到百万吨以上。保守估计,未来我国将至少有300万吨的需求量。此外,聚乳酸还可用于玩具、文具、汽车、家电、医用等领域。我们已经出台了聚乳酸产业延伸工程规划,计划实施塑料制品、纤维材料、降解地膜、医用材料、车用工程塑料等产业链项目,力争用5年至10年时间,实现聚乳酸产业产值1000亿元以上。”该基地负责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据了解,今年,在夯实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经开区将围绕生物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招商力度,完善产业链条,加快企业集聚,打造经开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生物制造产业,充分利用“禁塑令”的有利契机,加快建设10平方公里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并以聚乳酸高端制品为主攻方向,加大招商力度,力争明年形成产业规模,用5年时间发展成为国内生物制造核心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