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科技部公布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者:张荐辕   日期:2015-02-12  
汶川大地震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是否有比天然金刚石更坚硬的人造材料?冠状动脉是如何形成的……2月10日,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公布了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结果,为上述科学难题一一给出了答案。这10项由两院院士和“973”计划顾问组等专家从去年270项基础研究进展中投票选出的成果,可以让我们一窥2014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发展的面貌和趋势。 长期以来,医学一直是我国基础研究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则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在此次的十大科学进展中,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所占4席,他们分别是:发现新生期心脏具有重新生成冠状动脉的能力;提出并证实极体移植可有效阻断线粒体遗传病的传递;利用极体高通量测序结果精确推演出母源基因组信息;发现炎症性半胱天冬酶是胞内细菌脂多糖的先天免疫受体。成果分别发表在《自然》《科学》《细胞》杂志上。 其中两项研究重点瞄准了试管婴儿技术。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剑虹、沙红英研究组与安徽医科大学曹云霞研究组等合作,通过不同卵子间的核基因组移植,发现了有效阻断线粒体遗传病的治疗策略,将有可能有效防治遗传性的脑、心脏、肝肾等疾病。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研究组与谢晓亮、汤富酬研究组合作,发现了一种更加精确、高效的受精卵基因筛查手段,提高了辅助生殖技术,为不孕不育患者带来福音。而另外两项入选成果则揭示了冠状动脉生成的真实机制和败血症诱发的内在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和败血症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今年两大农学领域的重要突破——阐明独脚金内酯调控水稻分蘖和株型的信号途径,以及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既可提高产量又可降低环境成本的种植模式,双双入选2014年度十大科学进展,研究重点皆聚焦粮食安全。 其中,由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张福锁研究组领衔的研究成果,被《自然》杂志主编誉为“解决了中国的问题,也解决了世界的问题”。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赵明在发布会上告诉记者,发达国家曾断言,中国若想满足自身不断增长的粮食消费需求,需要以极大的环境成本和资源消耗为代价,将是巨大的难题。而本次的“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既可提高产量又可降低环境成本的种植模式”这一成果,通过一种综合的新型土壤-作物系统管理,在没有增加氮肥的情况下,实现了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大幅增产,给予了这种说法有力的回击。“如果中国的农民采取这种种植模式,到2030年平均产量达到实验值的80%,那么利用与2012年相同的种植面积,其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总产量将足以满足人直接的粮食消费需求,并能在根本上增加动物饲料对粮食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降低集约式农业的环境成本,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赵明说。 利用溶液法制备出高性能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合成出具有空前硬度和热稳定性的纳米孪晶金刚石、利用纳米限域的单铁催化剂实现天然气直接制乙烯三项入选成果则分属物理、化学领域,都是纳米尺寸内的微观研究,分别发表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 去年10月,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发明蓝光发光二极管的美日科学家,发光二极管即LED被公认为下一代显示与照明技术的核心器件。而本次入选成果中,由浙江大学高新材料化学中心彭笑刚团队设计出一种新型高性能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并将使用亮度条件下的寿命推进到10万小时的实用水平,意味着这种新型器件有望成为下一代全球显示和照明技术的有力竞争者。 而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启元研究组与合作者通过在川西进行的三年地震波形数据大尺度综合分析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向东侧向扩张的变形方式,揭示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深层次原因,其研究成果“证实青藏高原通过下部地壳物质流动和上部地壳沿断层块体滑移两种方式向东扩张”成为地质学入选2014年度的唯一一项科学进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