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赵柏闻:奔跑在科研路上的90后创业者
来源:股城网财经频道   发布者:张荐辕   日期:2015-01-23  
当同学都正在为高考而拼命的时候,他却毅然放弃名校的召唤,加入基因研究院做尖端研究;当科研做得风生水起、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时候,他又毅然带领一批小伙伴下海创业,他就是——赵柏闻:奔跑在科研路上的90后创业者。 也许,赵柏闻这个名字对你来说是陌生的,那么“中国的比尔·盖茨”呢?是的,这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给他的赞誉,的确,赵柏闻和比尔·盖茨的传奇经历有些相似。 天才少年初创业 2014年4月初,赵柏闻带领一个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年轻团队,创立了“北京量化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彼时,赵柏闻身上还贴着“90后”、“高中未毕业”、“天才”、“2013年度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家”、“新生代创新领袖”的标签。带着这些光环,他开始了这次创业之旅。这家公司主要从事微生物基因测序研究和健康干预,着眼于创新发展人类健康事业。 赵柏闻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天才,用他自己的话说,钻研得越深,越觉得自己知道的太少。 记者与赵柏闻的初次见面是在他的办公室。一进门,一侧的玻璃墙面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那面墙上写满了文字和公式。“我们都把玻璃当白板用,有了灵感和想法就在上面写写画画。”赵柏闻笑着说。 一坐下,赵柏闻先向记者发问,“你知道寄生在你体内的微生物有多少吗?”还未等记者回答,赵柏闻打开电脑,将头一天汇报给中关村管委会的关于公司主营产品以及之前的科研成果等资料展示给记者,并做了详细的介绍。 据赵柏闻介绍,“量化健康”主要采用最前沿的基因组测序分析方法,对微生物种类、数量甚至多种疾病风险进行全方位、数字化的量化。通过快速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准确而全面地揭示人体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帮助医疗机构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判断出病原,尽快找到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同时将疾病诊断前移,在人“未病”的状态下就可以进行健康监测及干预。这个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冀望借此改变当今世界上传统的健康和医疗服务领域的研发模式及商业模式。 说起自己擅长领域的话题时,赵柏闻立刻变身一位超级演说家,他的语调平和而有力,语气坚定而不容置疑,眼神闪着自信的光芒。 他的自信来源于多年积累的科研经验。别看年龄不大,赵柏闻做科研已有7年之久。从初三的暑假起,他便在中国农科院的一家研究所实习。两年多来,在导师、留欧回归博士黄三文教授的指导下做了很多分子植物学实验,有机会参与了国际黄瓜基因组测序计划,并作为作者之一在国际知名科学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了研究论文。 又一次华丽转身 2009年,就读于北京人大附中的赵柏闻在参加华大基因的科学夏令营之后选择了辍学,留在华大基因继续做研究。对于一个17岁的中国少年来说,辍学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做出这样的选择? “当时,放弃学业选择华大,对我而言并不能说是一个非常清晰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冲动因素。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生物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转折——由原先以观察和经验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向以测序技术为代表的以数据为导向转变,而我的基础和爱好更多地体现在这样一个行业中。如果这个时候选择继续上学,那么我进入这个行业的时间就会晚5年。”赵柏闻告诉记者,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做出决定后,他便立刻与人大附中的校长刘彭芝进行了沟通,“虽然刘校长对我的决定表示支持,但是她仍然不放心。我印象非常深刻,开学那天,刘校长上午参加完学校的开学典礼,下午就飞到深圳华大与汪健院长沟通,了解华大基因当时的发展情况。” 2010年,赵柏闻便在华大基因担纲“人类认知能力与基因的关联”项目负责人。随后创立了国内首家“人类认知能力基因组学”实验室,并成为深圳市重点实验室。项目启动不久,《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便使赵柏闻和他的项目组“火”到了国外。当时,许多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大学教授、研究人员放弃自己的事业和学业来到深圳,向赵柏闻表达了加入该项目组的意愿。 带领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团队,自然是火花四溅,当然也会有分歧的时候。赵柏闻表示,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研究的东西就是不如别人的先进、前沿,这个时候必须采取“拿来主义”。赵柏闻至今对华大心怀感激,那么,又是什么让他毅然放下苦心研究的项目,萌生创业的念头? “当时很多西方的媒体认为我们在华大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做胚胎筛选和优生,这就很容易引起争议。其实我们根本没想过这些事情,我们只是希望把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东西研究清楚。”赵柏闻认为,科研归根结底来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操作得到人们想知道的信息。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知道研究结果会对每个人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经过一番思考,2013年年初,赵柏闻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他认为,与其在外界质疑中瞻前顾后,何不从更加普世的方向入手,将基因技术应用到消除疾病以及与健康相关的检测上呢?恰巧在同年9月,赵柏闻偶然在新闻联播上看到,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赵柏闻认为,国家对于健康服务领域的支持也为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当时对利用基因技术造福人类与服务业积极对接充满信心,于是就开干了。”一个个看似突然的转折在这个90后大男孩的眼里却是水到渠成的。 从7年前参于作物基因组测序计划,到后来在华大研究人类基因组,如今,赵柏闻和他的团队又奔跑在研究微生物的道路上。 管理团队有妙方 对于管理团队,赵柏闻也有他的独到见解。 结识现在的“小伙伴”于赵柏闻来说是一场奇妙的经历。现在的团队里有原来的同事、同学,还有在网上认识的朋友。团队的学术背景也相当多元化,覆盖机械、化工、电子工程、建筑设计甚至心理学等领域。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团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正是因为团队的多元化,我们在遇到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不至于手足无措,队友们从各自的领域拿出点东西,一起就把事情解决了。有的时候甚至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去找寻新问题,这个过程既有意思又激动人心,感觉自己在给自己挖‘坑’。”赵柏闻笑称。 在赵柏闻看来,团队里所有的小伙伴都和自己一样,对于所从事的事业处于着迷的状态。虽说上班不用打卡,公司规定做五休二,但是从创业以来,大家都主动开启了全年无休、以办公室为家的生活模式。“大家都和我一样,一旦认定了一件事情的重要性,一天24小时都在琢磨这件事。有时梦里的灵感都很有用,醒来要赶紧记下来。”赵柏闻说道。 在这种工作氛围下,赵柏闻感动之余,只好拿出CEO的架势,“命令”员工放假出去休息,并且鼓励员工每年买五张机票,飞去自己认为值得去的地方,以个人名义考察,费用由公司报销。“这样一来我发现每个人想要了解的方向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这对于我们的事业而言是非常重要且有益的。”赵柏闻如是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