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方式座谈会”在京举行
来源:光明网   发布者:张荐辕   日期:2015-01-23  
为了让人们拥有健康、幸福、快乐的生活,就要关注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保障食品供应,农业部从1988年开始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从2000年开始,“菜篮子”工程战略重点从保“量”向保“质”转变,将食品质量作为重中之重。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提出在5年左右实现“菜篮子”产品基本实现可追溯,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客观全面地评价“菜篮子”工程质量,有四个重要维度需要考量:一是供应地种植模式为产品质量提供最根本的保障;二是贯穿生产端到消费端的追溯体系是否完善决定了产品质量可控;三是政府对生产和流通的有效监管是确保“菜篮子”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四是蔬菜质量直接表现为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特别是农药残留的情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安全课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国情课题组、生态人类联合会食品安全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方式座谈会”,2015年1月18日在北京维根蔬谷健康馆举行。来自生态食品、健康餐饮、食疗调理、中医养生等领域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健康生活方式”主题,深入探讨了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人们到底怎样吃和吃什么,以及什么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等课题。会议由邢东田、张楠、陈其允等专家分别主持。 专家指出,为了让人们拥有健康、幸福、快乐的生活,就要关注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谓“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的民族文化、经济、社会习惯、规范以及家庭影响所形成的一系列生活意识、生活习惯和生活制度的总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促进人体的健康,反之,则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因此树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意义重大。 专家说,为保障食品供应,农业部从1988年开始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公共服务,“菜篮子”工程采用市长负责制,并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2000年开始,“菜篮子”工程战略重点从保“量”向保“质”转变,将食品质量作为重中之重。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提出在5年左右实现“菜篮子”产品基本实现可追溯,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这对保障食品安全与健康生活方式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专家认为,作为国家的首都北京、金融中心上海、对外开放的南大门广州,已跻身世界一流城市,常年居住人口总数超过5700万,是“菜篮子”工程重点保障的消费城市。这三个城市“菜篮子”的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当地的民生,对其他城市地区有重要的示范作用,还展现着国家的形象。为此,北京提出到“十二五”末,“菜篮子”产品全面达到无公害标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量比2009年翻一番,“菜篮子”主要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力争实现100%。上海以提高产品质量、均衡市场供应为主攻方向。广州表示全市推广“菜篮子”标准化生产,“菜篮子”产品合格率达95%以上。 专家强调,要客观全面地评价“菜篮子”工程质量,有四个重要维度需要考量:一是供应地种植模式为产品质量提供最根本的保障;二是贯穿生产端到消费端的追溯体系是否完善决定了产品质量可控;三是政府对生产和流通的有效监管是确保“菜篮子”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四是蔬菜质量直接表现为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特别是农药残留的情况。绿色和平以蔬菜为切入点,调查发现北京、上海、广州三座一线城市“菜篮子”工程在供应地种植模式、蔬菜的追溯系统建设、政府监管三方面有显著差异。北京和广州“菜篮子”供应地严重依赖化肥农药的模式,两地政府在追溯体系建设和源头监管的欠缺令两地蔬菜质量堪忧。上海对本地蔬菜生产的监管和生态农业的支持取得显著成效,但对外埠供应地的生态农业支持仍有待加强。 专家建议: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政府,一要深刻认识蔬菜来源地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问题。要采取综合的方法积极推进生态农业措施,逐步减少使用乃至淘汰化学农药,鼓励循环使用有机肥,减少农业面源染,保护产地的土壤,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二要建立完善的“菜篮子”工程追溯体系。对种植源头进行有效监管,包括田间档案建立,对农药、化肥投入品的管理和信息公开,以及加强市场准入制度的建立。 专家呼吁: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要积极开展以下工作:(1)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淘汰化学农药和化肥,建立生态示范区,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食品安全需求。(2)制定政府规划,增加对生态农业的投入,包括物理、生物性病虫害防治的物资、有机肥的发放和补贴,对生态农户的直接补贴,培训农民生态农业技术等。(3)和主要供应地的政府部门进行协调,对辖区外主要供应地的蔬菜生产的生态农业措施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4)和主要供应地的政府部门进行协调,确保追溯体系建设在主要供应地全面实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