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注册生物链会员

扫描二维码关注生物链
成果博览
成果详细内容

ASCII-8BIT
项目类型: ZH
成果名称: 高寒地区沼泽地养鱼技术
成果单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检索用关键词: 高寒地区沼泽地养鱼技术
专利状况:
专利申请号:
应用行业: I,
技术领域:
技术产品用途介绍:
本技术在池塘建造和放养结构两方面,对传统养鱼方法进行了重大改进。首先是创造大坡降池底。通过对比研究,采用本专利技术建造的池塘,在鱼类生长期内,15℃以上的水温日数较采用传统方法建造的池塘平均增加17.3天,每天时数增加1.12小时;在不施任何肥料的条件下,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增加8.52倍,底栖动物生物量增加6.37倍,在相同的管理水平下,饵料系数降低了35%;水体的pH值平均提高了1.5-2.5,达到7.5-8.5的适宜范围;水体溶解氧含量平均提高9.3%-27.1%,建池土方量减少了70%-80%。池塘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促进了鱼类生长,再采用合理的放养结构,可使鱼产量达到2796.0-3569.4千克/公顷,较管理水平相同的传统池塘提高21.4%-38.7%。
其次是放养结构。在沼泽区传统的放养方法中,鲤鱼的放养量均在90%以上(重量比例)。本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减少鲤鱼的放养量,并将其控制在最佳比例,同时增加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及肉食性鱼类的放养量,经过试验,不断调整和优化种群结构,形成滤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及肉食性鱼类互利共生、比例适当、协调发展的高效放养方法。
产品性能: 本技术属农业技术领域的水产养殖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沼泽地水产养殖开发,尤其适用于高寒地区酸性沼泽地池塘养鱼。
市场前景及经济效益分析: 采用该放养方法,商品鱼的净产量达2510.4-3207.6千克/公顷,其中,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所占的比例,分别在50%-55%、15%-20%、20%-25%、及10%-15%左右;其养殖成本平均下降了30%-35%,经济效益增加40%-50%,鱼类总产量增加20%-30%。
中国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区,地处北纬46°-48°,年均气温较低(3℃左右),鱼类生长期短(90-110天左右),沼泽地土壤冷浆、酸性(pH值在5.0-6.0之间),限制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按照传统方法建造的池塘,池底一般为平底或略有倾斜的龟背形。这种池塘应用于沼泽地,则对池塘的水温、营养盐、溶解氧等许多方面,表现出不良作用,同时,由于沼泽地潮湿、多水的自然属性,也给造池施工带来了极大困难。另一方面,沼泽地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达190.2-315.3克/千克)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为滤食性鱼类天然饵料的增殖,提供了良好条件;青饲料植物种类较多,资源量较大,年均生物量达6.2亿千克(鲜重),是草食性鱼类的优质饲料;沼泽植被下丰富的草根层和土壤中丰富的植物残体,多为杂食性和草食性鱼类的饵料,其自然鱼产量达375-750千克/公顷。此外,沼泽区天然水体中,小杂鱼资源量十分可观,其产量达300-600千克/公顷,有利于发展优质肉食性鱼类的饲养。在以投喂精饲料主养鲤鱼的沼泽区传统放养方法中,由于养殖品种单一,各种天然饵料被浪费掉,没有发挥其自然鱼产潜力。
成果权属:
项目来源: 9
转化方式: 5, 3, 8
成果状态: 9
成果单位详细信息: 查看成果单位详细信息